同校两年后的2011年,我回到了城里的某间小学,几年后她也回到里城里的某间小学,但不是同一所小学。三四年时间几乎没怎么联系过对方,只是偶尔从朋友圈里感知对方的丁点生活状态。有时会看到她在某报社或刊物发表文章,能相识有此等能力的人,我甚觉荣幸。一位能写文章,外表娇小,对教育很有情怀的老师,是难得的好友。在偶尔的聊天中,在她的引荐下,我加入了一些群体,比如《小学语文名师设计群》、《爱心与教育研究会》,她还推荐我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100种可能》,因为有她,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我也有着自己想法,有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做一个孜孜以求,初心不改的教师。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着。放开二胎后,我们曾大着肚子小聚过,岁月静美的相聚时光,我们就那样静静地交谈着。
此后,我们的二宝三岁左右,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机缘巧合,二宝竟然成为了同学。我们见面的时间逐渐多了起来,有时是开家长会,有时是园里搞活动,有时是两小孩想一起玩。
昨天,城里举办骨干教师培训,在会场,我们又碰上了,大家一见面,我俩相视一笑:“呵呵,我们又见面了,缘分!”
投缘只是一种感觉,但却可以成长彼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