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球的迪斯尼,靠着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影视形象,从而与广大游客形成了情感链接。很多时候,迪斯尼承担的不再是一个游乐园的职能,而是实现游客梦想的地方,让游客幸福快乐的所在。
消费者中心时代,产品不再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唯一因素,品牌商们正力图通过情感认同,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购买背后所代表的某种生活方式、社交标签来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消费关系。
生产过剩、信息过剩的时代,消费者很难辨别千篇一律的产品,反倒是套上情感光环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
消费者主权时代,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得到满足后,情感这种能贴近、打动消费者内心,体现消费者个性,赋予鲜明社交标签的新型营销方式更能增强消费者粘性。
有情感的产品一旦占据消费者心智就具有极强的排他性,正如当一个人成为苹果的忠实粉丝后,即使华为这样的后起之秀再出色,都很难打动苹果控们。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自身所结成的某种关系的态度。个体与他人或其他群体进行相异、相似的比较后产生积极的、肯定性的情感,进而模仿、吸收为自身成就客观目标的驱动力,这一感情、心理、行为上的同化过程即为情感认同。
作为意识的一种基本形式,情感是主体本身的客观心理活动,是人与周围世界建立联系的桥梁,其内在机制由内在感触、情境评价与反应选择构成。情感认同体现为主体本身情感上的心理应激响应能力,建立合理行动的前提便是情感认同。
认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将外在的理念、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心理过程。
从教育而言,作为一种心理共鸣现象,情感认同对于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有很重要的影响。教育接受的主体是学生,是否接受及接受的效果如何要看学生的内在心理环境,诸如兴趣、需要、动机、情感状态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情感认同,实质上是学生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自我认同,让学生对求知的渴望上升成为一种内在的自我成长的必需。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要从认同学生开始,认同学生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学生潜藏的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让所教内容真正成为学生想学、会学的东西。教学也要从学生认同开始,应深入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丰富性、灵活性、生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激情、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理解了学习活动的性质,他们才能去用心学习。
学习动机是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但若追求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失败,学习的动力自然也就不能维持。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经验,使他们在努力之后获得满足,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并充分认同学生,在教与学之间发现学生潜藏的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让学生想学、会学并且能学,让学习触及学生的内心,让学习真正发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情怀。(18.12.28《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