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

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

作者: 3fdb91741d03 | 来源:发表于2017-08-13 20:19 被阅读0次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据统计,全国现存的具有传统性质的村落近12000个。其中,黔东南州共有民族传统村落276个,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本期带大家走进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

南猛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5′—108°20′,北纬26°02′—26°34′,海拔1060米,位于郎德镇西南边15公里,距县城13公里,北连凯里市三棵树镇,东接本县西江镇,南邻丹江镇,西靠望丰乡。由南猛上寨、中寨、下寨(苗名南猛、杨柳、也雄)3个自然寨组成,共194户756人,有李、杨、余、张、淳等姓氏,均为苗族。村寨吊脚木楼依山而建,在丛丛翠竹点缀和高大古枫、杉木、香樟的映衬下,显得环境清幽,古朴典雅。寨中有一长方形芦笙堂,为老一辈芦笙手向新一代传授芦笙吹奏法、跳法及节日芦笙盛会的专用场所。村外,山峦重叠,梯田盘山如带,一条清溪南来绕村北去,晶莹澄沏,从高处看去,峰回路转,形似蛟龙,景色十分迷人。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历史渊源

南猛是雷山苗族古老村寨之一,据该村余姓和李姓老人说,他们的先人已经在此地生活了40多代人,按父子连名制推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至今流传有关于苗族“妹榜妹留”、洪水滔天、兄妹结婚等传说故事,有关于余姓、李姓老人开发南猛村落的传说,有其先民看到公鸡相斗以后创造芦笙“斗鸡舞”的故事。

公元1855—1872年,清咸丰同治苗民反清,抗暴失败后,因这里是 义军将领杨大六的大本营,清军征战了18年将其平定。杨大六领导苗族村民开展抗清斗争时,其家乡郎德上寨一带修筑的战壕、围墙、马道、军火库等设施,迄今遗址尚存,其故居,历经修缮,保存完好。

文化特征

南猛系苗族长裙苗支系,服饰、歌舞、节日、婚姻等苗族文化丰富多彩,尤以芦笙舞为最,在黔东南一带享有盛名,被称为“芦笙舞之乡”。南猛先辈们结合本地的生活环境和娱乐特点,在苗族传统的芦笙舞蹈的前提下,创立了“斗鸡舞”、“斗雀舞”、“滚山球”、“老虎戏猪”、“猴子掰包谷”、“溪边水车天转”等别具一格的芦笙舞蹈。1957年南猛芦笙舞被国务院选派参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会,名声鹊起;1982年5月,南猛女子芦笙队杨胜兰、杨胜春、王正春、余珍4人出席在内蒙古首府呼浩特市举行的“全国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4个苗族女子自吹自跳、神采飞扬,被《人民日报》誉为“苗岭飞来的四只白天鹅”加以报道,南猛芦笙舞再次闻名神州。

转至:秀美黔东南

相关文章

  • 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

  • 雷山县:大年初二 郎德苗寨祭树祈福仪式

    雷山县苗族同胞自古以来,有着祭树祈福的习俗,寓意保村护寨,庇佑子孙。 2月6日,雷山县郎德苗寨首次举行祭树祈福仪式...

  • 咏叹

    文/南村.夜郎

  • “郎垒村”村名由来小故事

    郎垒村分:东郎垒村、西郎垒村、南郎垒村。 说到郎垒村,我也像其他人一样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没有“北郎垒村...

  • 地灵人杰“通化”人

    地灵人杰“通化”人 文/王德虎 ……………………………… 黄河沿岸有名镇, 山西万荣“通化”村, 南眺孤峰北河汾,...

  • 夕阳下,玉米大晒场劳作的农妇

    摄于白寨镇刘庄屯村南。

  • 港南村记

    港南村是曹兴港南合并村,地处张郭镇西北部,原为唐刘镇管辖村,全村面积2.32平方公里。人口2565人,是张郭镇比较...

  • 2019兴化市文化惠民演出

    在张郭镇港南村精彩演出集锦

  • 务德 :那些你不知道的地名故事和风景

    务德镇位于宣威市西部,东与西泽乡、热水镇相连,南与沾益县德泽乡隔牛栏江相望,西与会泽县上村乡、鲁纳乡相邻,北与会泽...

  • 烟雨 郎德

    郎德苗寨,隶属贵州黔东南的雷山县,坐落于苗岭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她没有西江千户苗寨的宏伟壮观;没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we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