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项羽观秦帝,跟《高祖本纪》刘邦观秦帝形成鲜明的对比。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刘邦“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首先,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和年龄。项羽是名将之后,年二十四,刘邦基本算是平民,年四十七八,项羽随口说出可以取代秦帝,说的是很自信,很气盛。刘邦呢,先是长叹一声,然后又有个感叹词“嗟乎”,其实也是感叹自己年过半生,还没有成就,同时呢,还抱有“大丈夫”的追求。可见司马迁对两个人的刻画是非常用心的。
其次,有无暴力、破坏与仇恨。
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 后来是实现了。而且一路上,一次次的“彼可取而代也”。——取而代会稽太守,取而代宋义,取而代怀王,取而代秦,具有暴力性和破坏性,贯穿了项羽的军事生涯。因为带着仇恨,喜欢走极端,凡是秦做得,不管对错,他都反之。他要回复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割据,实在是历史的倒退。
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表现了他要建立功业的理想,他的功业可能另起一座“山峰”,而不是简单的取而代之。由于刘邦个人跟秦不带有仇恨心理,致使他能客观对待秦的百姓,秦的制度。尤其是他认可秦的大一统,通过渐进式,逐步完成中央集权。从而使他能够站在秦的肩膀上,创造一个伟大的朝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