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作者: 国民321 | 来源:发表于2020-06-16 18:25 被阅读0次

        《金瓶梅》是晚明“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之一,同时也是遭毁禁最严重的一部书。

        该书创作之后,明政府禁止刊行,以后历代禁毁之做法不绝,皆因书中有大量露骨的性的描写,人称为“诲淫诲盗”之书。

        汉武之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占据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即便是儒家亚圣孟子老先生曾说过“食色性也”这样的话(这话实在是有自然的人性光彩),后儒们也只当没听到罢了。

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对人和人的自然本性有很大的管束力,尤其三纲五常之类,更是将妇女紧紧束住。

    宋儒以朱熹为尊,朱圣人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其后,更有甚者提出了妇女“失节事大”的观点,这是理学对于人性的扼杀。

      儒家的“君子”士大夫之流要求女子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自个儿却是三妻四妾左拥右抱。无论他们在言语上如何巧辩,事实却是不容置疑的。

        到了明代中后期(晚明),统治阶级日趋糜烂生活奢侈,这与他们对社会民众的严酷思想管束正形成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的状态。

        晚明既有来自外部的“西学东渐”,也有发生在中国明王朝内部的所谓“异端思想”。除了这些之外,发生在经济(工商业经济的发达)、政治(黄宗羲等人对于封建政治的思考)、文化(文化艺术的世俗化、大众化、商业化)社会结构(市民阶层的壮大)等方面的变化也预示着社会的变化。

    《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此书与其说是一本“诲淫诲盗之书”,倒不如说是作者笑笑生对于晚明世态人情的一种深刻体察,是一本世情书。

        《金瓶梅》被作为禁书的原因主要是书中有不少的情色描写,这既引起政府的极端不满(恐其败坏人心),也遭致不少“正道”文人的攻击:称之为下流文学。

        就像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的《焚书》和《藏书》,作者起初就明白这两部书一定是难以为主流思想和世俗眼光所容,所以意为“焚而藏之”。那么,兰陵笑笑生为何花费大量笔墨精细描摹“性”这个不可言说的事物呢?

      总体而言,晚明的社会风气崇尚浮华享乐,注重物质享受,颇多追求现世生活中的乐趣。

        小说是一种供人(主要是市民阶层)精神消遣的产物,它又是讲求销量的,毕竟写书人和书商是要凭此生活的。

        故此,我觉得《金瓶梅》中大量细致的性描写主要是为了迎合市民读者口味的。其次,对于性的描写似乎也有丰富小说情节的需要。

        同样一本书,“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或者说是以不同的需求看《金瓶梅》感受是不同的:沉迷情色的人只把它当作色情读物,体味世事人情的人把它当作优秀教科书,发愿劝人向善的人可以从中找到善的痕迹等等。

        潘金莲、李瓶儿、春梅这三个女性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本书的名字:《金瓶梅》。她们各人与以西门庆为代表的诸多男子发生了一系列纠葛,在这些事情的发展下又有了各自东西南北流的命运。

        西门庆是一个主要人物,作者借西门庆之口表达了一些看法:他自认为负有泼天的财富,对官员表示轻蔑;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儿子可以步入仕途捞个一官半职。

        西门庆在书中简直是财富的化身,无穷无竭的财富支持着他无限制地享乐纵欲。这里面的西门庆的死不是像《水浒传》里讲的被武松在狮子楼斗杀,而是死于纵欲过度,死于自己引以为傲的性能力。

        西门庆一死,他的大家庭就如鸟兽散 ,变得七零八落。

        西门家的败落似乎也暗示象征着北宋王朝的败落,因为不久就是代表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

        这《金瓶梅》的故事或许曹雪芹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亦或是如明代杨慎《临江仙》所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zt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