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讲中,我说很多时候你所获得的信息是“无用信息”。如果我只说到这里,那真的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我必须要说,客户信息非常、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凡是讲到大客户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探究客户KYC;但同时,光有信息又确实不足以促成你的保单——真正无用的,是我们用错误的思维去解读客户的信息。
什么叫做“错误的思维”,我举一个例子:
如果在和客户随口聊天的过程中,知道了客户一年还有二三十万的收入,同时告诉我们他从来没有买过保险……此刻,大多数伙伴们就开始在脑袋里跳出客户的各种需求。比如,客户需要的收入补偿,按照3~5倍年收入去设计客户的重疾保额;比如,客户上有老、下有小,太需要这一份高额的重疾,同时配上高额意外;等等……请问:这个需求是「客户的需求」,还是「你认为的客户的需求」。
问题就出在这里!很多时候,我们伙伴们说的那个「需求」是自己YY出来——不是说我们的判断和设计不对,而是如果我们很用自己的这个判断去给客户呈现计划,大概率得到的会是“我再考虑考虑”这样的拒绝。
我这样讲,我想你应该能理解我上一讲的用意了吧。
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客户明明就有着的风险,我给他出的方案正好是解决这个风险、针对他的这个“需求”的呀,为什么他一直拖着一直拖着呀!因为需求还不足以促成签约。
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请问,你认为是什么因素促使客户做出购买决定?很多时候,我们的伙伴会说,是因为「需要」。我想说,真正促使客户成交的,是「焦虑」。
大病保障的需要,大多数家庭都有;但是,没有大病医疗保障就惴惴不安的,那是少数。子女教育的需求,大多数家庭都有;但是,没有做好教育金储备而充满担忧的,那是少数。同样的,意外规划、养老规划,这些需求都有大家都有。这就是我们在培训班上学习的:生、老、病、死、残,都能讲到保险的需求。
所以,上一讲我说“很多信息都是无用信息”,是因为那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客户潜在的可能的需求点;光有这些需求点,还远远不足以转换成我们最终的保单成交,因为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些「需求」转换为「焦虑」。
那么,如何去戳中客户的「焦虑」呢?还是需要更多的信息!这,就留到下一期我们在来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