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
这篇文章是第一次正式地对家长进行单独访谈,随后撰写的记录。愿我听到的美好故事,能够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你的面前……
“可以没有兄弟姐妹,但至少要有一些发小”
这是最近在为一位家长做专访时,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
她是一个两岁八个月女宝宝的妈妈,端庄,开朗,说话速度很快,每每谈到兴起,总是能够眉飞色舞地聊很久……
我们姑且叫这位有趣的妈妈为“Amy妈”吧,她给我解释这个观点的时候,记得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紧接着是一股深深的被说服感。那是对一种新观念的突然透悟,像被泉水洗了一把脸,因此记忆犹新。
我想,这么有趣的观念,还是很适合分享的。
Amy妈很年轻,依她的话说,89年的她,是80后和90后的混合体,这两代人有的童年,她都体验过。
她说:“很小的时候,住在老家类似四合院的房子里。隔壁都是一些年龄相仿的小孩,即便有些孩子更年长一些,但不会差得太远,我属于比较小的那个。”
“听大人说,我们是"牙牙之交',还未学会说话和站立,就被放到一起玩,一起成长,因此感情很好。有时候大哥哥大姐姐前脚刚到院子里,我们就知道屁颠屁颠跑出去‘汇合’了……”她笑着说。
“接着就是一顿疯玩,很晚了都不肯回家。直到大人们气得拿出了‘法杖’,我们才灰溜溜逃命似地跑回家…”说完便是一串笑声。
法杖?我也不禁莞尔,即使被大人教训,但是因为这段记忆尤为美好,以至于根本就不记得当时的疼痛,所以才会想到一个这么萌的词吧。
看到Amy妈对她愉快的童年娓娓道来,我也听得尤为入神,甚至差点也要开始陷入自己的回忆中。
说完这一段,Amy妈停了好一会,慢慢收起那飘远的思绪,连笑容也克制了一两分。
她继续说道:“…后来全家都‘移民’到上海,就没有这些回忆了。我们家很早就买了商品房,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钢筋水泥,基本上和邻居是没有交集了。”
嗯,确实很多人都这样呢。
“对了,忘了跟你说,我有独生子女证。”
“每天放学回到家,没有兄弟姐妹,只能自己一个人玩,自言自语。那段时间虽然能够一个人独享电视和零食,但对我来说简直无聊透顶,估计我的近视眼也是那时候落下的。”Amy妈皱了皱眉头。
“那时候父母根本没有时间陪我玩,上下班已经够他们累了,因此他们会减少关心我个人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而把这份关心放到我的成绩上,更别说家庭温暖了,他们经常听不见看不到我的控诉,蛮孤独的那时候。哈!是不是有点太灰暗了……”
说完这一段的时候,Amy妈有点自嘲地摊摊手,连连叹了几口气,不难看出这段记忆对她来说并不那么美好…
“不过我觉得我也有点小幸运…”她突然接上了自己的话,“小时候住在老家隔壁的一个姐姐也来了上海,我们两家也算是联系上了,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还保持着胜于闺密的感情!其实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我都结交了不少同学,也有一些好朋友,但始终无法与之相比。”
“为什么呢?有什么区别么?”我很好奇地问了一句。
“嗯…我也想了很久才想明白。这位姐姐是我的发小,即便我们中间断了好多年,但毕竟从我懵懂时期开始,她就是陪在我身边的玩伴。这不同于学校里一起学习的同学,我们呆在一起的时间更多的是一起玩,一起讨论各自的想法和生活。”Amy妈一手撑着下颌说道。
“更夸张的比喻就是,她像是从小‘嫁’到我家的小媳妇,熟悉我的家人,熟悉我的家,甚至熟悉我的性格和一切坏习惯,我动动眼珠子她可能就知道我要做什么了。有点像亲姐妹,但并不是同父同母的姐妹!我想这就是区别吧,我会和同学一起玩一起逛街,但很少带他们回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待在一起学习,而不是生活!”
“看来这段经历让你感悟很深。”至少从她的语气中能感受出来。
“当然了!所以我觉得我的孩子,可以没有兄弟姐妹,但至少要有一些发小。你想想,到我们这个年纪,出去工作的年纪,交一个朋友成本多高!更别说知心朋友了,概率比小时候小得多了,很奇怪的现象,但我发现大家都是这样。所以,我希望小Amy从小就能多认识一些朋友,发展一个又一个小小的交际圈,让她能拥有比我还多的发小…”
“说真的,她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纪,但我肯定不会把她闲在家里。哪里同龄人多,我就把她带到哪。给她报的早教班,还有现在准备要去上的托班,初衷都是想让她有个地方可以和小伙伴好好玩。”
她接着说:“在了解你们(爱早教)之前,我压根不知道早教是什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不过即便我现在知道早教的好处,我还是觉得没有什么理论比给Amy一堆好朋友更珍贵的了。”
“我常想,等Amy大一些的时候,我会邀请和她一起玩的小伙伴们来我家里做客,给她们准备好吃的小点心,让她们一起玩好玩的玩具,当然我也不会打扰她们说一些小秘密。或许以后,当我忙得,一不小心忘了她的生日,她会淡然地对她的发小们说:‘我妈忽略了我的生日,还好有你们’,而不是对着小熊玩偶哭着鼻子说:‘我妈妈不喜欢我’。”Amy妈笑了笑说。
“拥有一个兄弟姐妹般的朋友,或许比拥有兄弟姐妹更难得。虽然现在国家准我们生二孩了,但是考虑到经济压力,我还是会有所考量。我有时候会想,要是没有亲兄弟姐妹陪Amy度过难过的时刻怎么办?所以想想,最省‘成本’的方式,还是发小……”
说到这里,基本上就已经完结了我对她访谈中最重要的部分,后面聊了一些孩子的趣事之后,就告别了这个拥有奇特想法的妈妈。无论怎么说,这段访谈给我的感觉还是很温暖的,再细细品味她说过的话之后,不可否认连我自己都被打动了。
拥有一个或者几个可以在小时候留下美好童年回忆、长大后又可以相互携持的发小,确实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这让我想起了一段歌词:
[ 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
[ 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 ]
[ 你拖我离开一场爱的风雪 ]
[ 我背你逃出一次梦的断裂 ]
[ 遇见一个人然后生命全改变 ]
[ 原来不是恋爱才有的情节 ]
襄铃儿:到底生不生二孩?在接触的家长中,大多都会为这个问题烦恼。以下是一份二孩政策开放以来,网络上的一组数据。
襄铃儿:多生一个固然好,让孩子有个伴。但多一个孩子,无疑多一份压力,无论是经济还是精力,都是对双亲的考验。这位妈妈很聪明地转换了一个思路,用让孩子多认识朋友的方法,把社会的资源联系起来。一个孩子是孤单的,但一群同龄孩子在一起,不仅仅解决了孩子孤单的问题,而且还让双方家庭都减轻了负担,并且多结识了一些朋友,形成了双赢的结局。
襄铃儿:那么到哪里找同龄的孩子呢?什么时候让孩子认识小伙伴,友情才能够维持得比较长久呢?Amy妈的方式也是十分值得借鉴的,除了学校以外,她选择早教班、托班等这类型环境,去拓展孩子的交际圈子,同时,经常碰面的家长也能建立起深厚友谊,这种方式,比孩子呆在学校,但家长们却相互不认识要好。Amy妈在两个月前,选择了我们为其推荐的托班,并且开始了她的想法。前两天她在微信上兴奋地告诉我,她的想法已初步收获成效。听到她如此开心的声音,我也衷心为其感到高兴。最后,借着她的经历,我衷心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童年里,找到一些相伴一生的发小。
P.S.成为好友,告诉我你的育儿故事,或者向我提供你的育儿经验,都有机会上榜哦!除此之外,我也会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挑选一些“晒娃照”,进行Q版漫画形象的创作,如果喜欢,可以加我嗷~
(本文已发表在【爱早教】公众号原创内容中,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