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努力和坚持一直以来是鼓励大家进步的常用词,但是,就在昨天,读着李笑来老师的书《财务自由之路》,竟然颠覆了我的认知。
李笑来老师,多年前,就已经将“努力”和“坚持”从他的人生系统中删除了,因为他认为,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努力”和“坚持”的话,那么就是做不成功的,因为如果有这两个词的存在的话,就说明你根本打心眼里不想做这件事情,从而,要想做成功的话,难上加难。
这让我想到自己曾经的读书学习的经历,小时候,努力和发奋读书,只是为了给妈妈争口气,为家里人长脸,所以等我终于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跳出了农门,进入了师范学校之后,我的学习积极性就么有了那么浓烈了,毕竟,我没有正确的读书和学习的观念,靠坚持和努力得来的成绩,当然不会长久啊。
那么,要怎样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呢?笑来老师告诉我们一个策略,那就是,在行动之前,一定要为你即将做的事情找到一个重大的意义,或者赋予一个重大的意义,那么,你就将会有无穷的动力,也就根本不用依靠“努力”和“坚持”的概念来维持做事了。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在《简书》日更60天了,之前的日子,确实是“坚持”二字在支持着我。但是,从今天起,我要为我的写作赋予一个意义,那就是,通过我的写作练习,提高我的写作能力,近的可以记录我每天的所思所想,远的可以用我的文字去激励更多的人们,再远的,也许能通过我写的小说,去改变更多的人的生活和命运。
从今天开始,我不再“努力”和“坚持”,而是要享受每天的写作,因为我每写一篇文章,就离我的梦想更进一步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正在学校学习的孩子们,他们每天苦哈哈地学着各门功课,或许跟多年前的我一样,都是在被激励着“努力”和“坚持”吧,作为老师的我们,要让他们找到学习的真正的意义所在,那么他们每个人才会有学习的动力的,有了那个动力,谁也拦不住。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外面的世界是模糊的,未来是不确定的,那么有什么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呢?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多鼓励孩子们做他们擅长的事情,等他们有了成就感,他们也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之后,觉得好玩了,再也就自然不用督促孩子们去努力和坚持了。有谁看到孩子们玩游戏,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督促了啊。
罗振宇老师在《罗辑思维》里讲到,游戏里有目标奖励机制,这也是让玩家乐于玩游戏的根本。而且现在的目标奖励机制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是及时反馈机制,也就是玩家每玩一局,马上就可以知道输赢,每个人天生都是好强的,没有那个人愿意比别人弱,这是自然界优胜劣汰决定的基因记忆,游戏就利用这一点激发玩家一局一局的连战;第二个是长效奖励机制,比如积分,通过玩游戏的时间长短,玩游戏的局数,胜利的次数等等来累计积分,这就让玩家欲罢不能啊,也会让玩家感觉到付出是有回报的;第三个是排行榜机制,这个制度,让每个玩家知道自己现在在所有玩家中是一个什么水平,因为每个人都是不服输的,这样就可以激发玩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练习游戏,从而战胜对手,提高自己的排名。正是有了这三种机制,导致,现在的很多学习成绩不是太好的孩子,沉迷在游戏中,因为他们从里面找到了在学习的世界里无法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我在想,如果,我们今天的教育方法,也尝试着用游戏的三种奖励机制进行的话,也许,很多孩子就不再去虚拟的世界里找存在感和成就感了,是时候了尝试一下了。
期待孩子们为了学习而欲罢不能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