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 不【驻】于心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 不【驻】于心

作者: 光尘_秋的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3-11 08:33 被阅读0次

    这几天做咨询,发现有一些小伙伴常常纠结于一件事好不好,对不对,怎么样,真好今天了凡四训读到这一段: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就想到,任何事,都有三层:事情本身→道理层面→心的层面(意识投射层面)。

    事就是事情本身,它是什么事,它怎么样了,谁谁谁又和谁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在理这一层中,我们其实很容易进入一种分辨:谁对、谁错;是这样?是那样?为什么? 好像看似把问题分析透彻了,但问题又似乎并没有真正过去。“我听过许多道理,但仍过不好这一生”,不仅仅只是一句台词,也更是一句现实。道理进不了心里,就只是纸上谈兵的大道理,最后落于辩论的层面,其实反而徒增苦恼。

    而心,了凡四训中说: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心一动,念即动;念一动,是非生;是非生,善恶,好坏,高低等种种问题就来了。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从这一个念头来,“你的念头为什么和我的不一样”“我们两谁的念头对?”你看,一切都从这一念而起。如果我们能最终回到心上,把一切止息了,那么一切自然也就停止了。

    ~——~~~——~~~——~~~——~

    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今天看电视,为着其中剧情和人物与另一个小伙伴有了辩论,以后一个人也常常想到这件事,到底这个人。。。这段剧情。。。 乃至于看见人就想和他讨论讨论。

    问问自己:这种辩论是否有意义?一个人是否看这部剧或者喜欢某个角色是否真的影响这个人本身的本质?自己和一个人的关系是否就已这样一个剧情讨论而下定义?那么,这种讨论和纠结真的有意义吗?

    这些都是【理】,但假如心上已经有了一个答案:其实,好像也不重要,人和人的关系当然不已一部电视剧为判断标准。那么,这些理也就已经可以扔掉了。

    这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继续纠缠这些大道理,而是把刚才的讨论,所有的一切通通忘记,让心回到原本的清净中。

    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凡四训读书笔记 不【驻】于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hx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