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2018是一个分裂与转折的年份:开年的是抖音、智慧零售、AI,人人争着抢滩新机遇;年中,消费升级还是降级,争论不休;下半年,凛冬来袭,减速的减速,调整的调整,裁员的裁员。
一片哀声里,智慧零售是为数不多坚挺的领域之一。在过去的一年,智慧零售真正开始生根发芽,一场影响亿万人的零售变革拉开。
其中,此前于电商冲击下刚缓过劲来的传统线下零售,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并购、对外合作、开店、组织变革……这些在过去的一年中屡见于线下零售。
“全年开店8000多家”的苏宁,是这场变革中的代表之一。在去年热门的便利店、渠道下沉、社交电商领域,苏宁尽有布局,分别是苏宁小店、零售云、苏宁拼购。
它们被称为“黄金三角”,是苏宁在智慧零售时代实现赶超的助推器。在1月15日的苏宁“年终大赏”年会上,“黄金三角”也多次出现在讲话、发言与奖励名单中。
如果说O2O是线下向线上靠拢,那么智慧零售则是线上走向线下,线下的主动权提升。曾在电商冲击下颇受影响的苏宁,经历O2O与科技的淬炼后,在主场回归线下时试图实现赶超。
“善争者,与天争,不与人争。与人争,胜亦有限;与天争,胜则无穷。”随行业变迁几度浮沉的苏宁,是零售行业中从“与天争”中走过来、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
01|苏宁的理想与现实
“当前行业已经迈入场景互联网零售的新时代,互联网进入苏宁主场,节奏由我们来掌控”, 2018年1月,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曾在一次内部沟通会上说。
当时,智慧零售正大行其道,便利店、生鲜超市等线下零售,以及社交电商、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新概念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拼多多、抖音等高速增长,消费分级和渠道下沉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浮世变换中,不满足只是把智慧零售挂在嘴上,或者做一个旁观者的苏宁,于2017年开始了零售变革。当年年初,它提出了智慧零售,并进行了无人店(苏宁易购Biu店)、零售云门店、苏宁小店、家居等探索。
随着探索的成熟,其门店扩张计划于2018年全面开始。2017年12月,张近东在南京宣布了大开发计划:到2020年,苏宁线下门店要突破2万家,交易规模则要冲击4万亿,其中到2018年,苏宁计划新开5000家门店。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 张近东
“要用百米速度跑马拉松,哪怕丢盔弃甲,也要把(智慧零售的)红旗插向山峰,这就是胜利者。”在张近东看来,线下零售发展时机到来,而线下是苏宁的主场,对苏宁来说这是一次至为关键的机遇。
登峰,造极。2018年1月16日举办的年终大赏,苏宁将主题定位“造极”:以极客的精神和极速的方式,创造出智慧零售的极物。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苏宁确实走出了“极速”——新开门店数量达到了8000多家,远高于规划的5000家,苏宁零售云甚至曾一周开出112家门店。
其中,苏宁零售云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份,新增门店2000家。通过这些门店,零售云覆盖到了8000万以上消费者,通过连接上游厂商、零售商和终端消费,改变了传统零售。
在四川甘孜州康定县苏宁精选店,店内产品多为零售云根据当地消费者需求向厂家定制的产品,将C2B全链条进行了打通和运用。
苏宁小店,则是苏宁门店增长的主力军,新开超过4000余家门店。在北京,2018年苏宁小店签约储备近600家,全年新开店达到500家,在便利连锁业态中门店数量第一;在便利店发达的上海,苏宁小店开出541家门店……
同时,苏宁的业态迭代也堪称“极速”。有消费者在对周围的苏宁小店进行观察后,给苏宁小店官方提出了三四条意见。大概四天后,该消费者再去小店,发现“上次反馈的苏宁小店问题,今天观察了下,基本上改进了”。
2018年,零售业可谓鲜花着锦,只是在外表的锦簇花团外,便利店退出与倒闭、生鲜超市资产被剥离、无人货架死亡或转型等负面事件不断,已如秋风扫过,虽不至一地鸡毛,却有零星凉意。
这一背景下,高速扩张的苏宁也被外界质疑:盈利如何,管理、服务能否跟上,未来是否也同它的扩张速度一样快速坍塌?
“2019年开店15000家”,“2019年预计新增超过8万个就业岗位”,苏宁近日公布的2019 年目标表明其扩张仍在继续。
只是正如年会主题从“造极”变成“极智”那样,据掌门人张近东解释,今年苏宁的智慧零售发展在速度之外还会追求质量,讲求内涵。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02|“黄金三角”
2018年的苏宁,有这样三个标志时刻:
当年1月26日,刘家窑桥东和西马厂,两家苏宁小店开业,这是苏宁在北京的首批苏宁小店;
当年8月8日,南京,苏宁易购零售云合作伙伴大会召开,已有1000家苏宁零售云正式走上台前;
当年8月18日,苏宁拼购上线,在苏宁APP首页有入口外,它还有了自己的独立APP。
小店、零售云、拼购,被认为是苏宁智慧零售的“黄金三角”——这稳定的三角,也是苏宁零售变革探索的急先锋。
互联网时代,流量入口是兵家必争之地,BAT之所以成为巨头,正是因为分别把着搜索、电商、社交流量入口。在重选址、一个区域可能只有一个门店存活的线下,抢占流量入口变得更为重要。
苏宁的“黄金三角”瞄准的都是离终端最近的流量入口,不过定位不同,互为补充。其中,苏宁小店,覆盖的是全国一二线的居民社区;苏宁零售云,覆盖的是全国的四五级县镇市场;苏宁拼购,面向的是乡镇等低层次市场,满足的是消费者的长尾需求。
当占据一个流量入口后,其就有无穷的可能。比如在社区流量入口,现在可能更多的是卖蔬菜、水果,之后还可以接入租房、找工作等服务。
苏宁小店的规划正是这样。未来,在零售之余,它还将成为苏宁物流、苏宁金融等产业的终端入口。
秉持着“大店更全、小店更近”的原则,今年苏宁还将大力发展苏宁小店,以北京苏宁为例,它将再开500家。
对于“黄金三角”与苏宁零售其他业态的关系,北京苏宁易购总经理郝嘉如这样说道:“它们三者就像是一个毛细血管网,与苏宁的城市核心商业圈的大动脉形成生态,这实际上也是真正的‘大零售’本质。”
在智慧零售对“人货场”关系的重构中,“人”、“场”这两个要素只是开始,比如重构了“场”的无人零售,重构了“人”、“场”的社交电商。实际上,“货”这一要素的重构将推进智慧零售向前一步,走向供应链端改造。
“未来智慧零售变革的下半场,供给侧的变革将是核心”,招商证券在研报中称,“未来的供给侧变革有望走向深入供应链上游改造和中台赋能的道路,数字化和标准化将是其中核心”。
虽然小如“毛细血管”,但“黄金三角”在流量入口外,还承担着苏宁供给侧改造的任务,零售云、苏宁拼购等莫不如此。
其中,苏宁零售云加强了与上游厂商的合作,比如美的、海尔等,按照下游零售商(即加盟商)反馈的需求,零售云可以直接向厂商定制产品,即C2B反向定制。
正式启动不久的苏宁拼购,也在走这条路。去年12月末,苏宁拼购推出了“拼品牌”计划,将孵化10000家中小品牌,运用苏宁大数据指导工厂生产,并将从中选取40家明星品牌进行重点培养。
在年会上,张近东说,今年苏宁要做的首要任务是丰富商品品类和供应链变革,包括丰富百货类目,推动智能供应链的发展,实现精准定制的规模化发展,全面提升供应链效率。
03|轻舞的大象
长久以来,传统零售与电商之间泾渭分明,虽没有“一亿元赌约”那样的针锋相对,但少不了相互较劲——一方拿着经验与利润,一方手握用户与GMV,多次交锋。
当然,线上线下融合的大趋势是明确的,所以有了传统零售向电商靠拢的O2O,有了电商攀亲传统零售的“智慧零售”。
智慧零售时代,竞争的焦点回归线下,过去一段时间传统零售被电商压着打的日子终于过去。
起家传统零售的苏宁,经历了线下称雄、电商侵蚀、O2O转型,在零售风向再次变换时,终于迎来了主场作战。“现在是进入我的优势与核心地带”,对于线下的崛起,张近东说。
2017年,苏宁小店、苏宁零售云门店、苏宁拼购这三个“金三角”的探索与雏形均在那一年开始。后来,张近东在对2017年作总结时说,它证明“大象不仅可以跳舞,而且很快”。
到了2018年,一鼓作气的苏宁,开始了“3年20000家”的线下计划。
“目前整个零售行业正处于场景互联网发展的起步期,拥有巨大线下优势的苏宁已经抢占发展先机,只有坚定推进大开发战略,才有机会将发展优势转化为新时期的竞争胜势”,历经商海沉浮的张近东明白时机的价值。
“势”,其实是苏宁早已有了的。
当3C电商以惊人的速度扑面而来的时候,已在做着电商储备的苏宁,加快了其互联网进程。将渠道、商品、服务搬到网上的“+互联网”,它于2013年完成,并当年提出了线上线下同价的O2O策略。
▲来源:公开资料、招商证券
从2014年开始,苏宁开始了“互联网+”,以互联网的技术与思维全面改造苏宁,快速推进大数据、云计算、金融科技、物流科技等的发展。这时的苏宁,与其说是在追赶,不如说是在弥补,弥补自己在互联网、在科技上的不足。
到了新的零售时代,终于迎来线下高光时刻的苏宁,蓄势而发,开始了“智慧零售”探索。而且,这些“势”在2018年得到了爆发——它超额实现了当年的门店任务,也找到了“黄金三角”作为智慧零售的支撑。
“今天,我们提出三年总数20000家门店,外界说苏宁是大跃进,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 张近东曾在一次内部沟通会议的最后表示。
2019年,苏宁的势能还将进一步得以释放。比如它计划打造“智慧零售CPU”,将零售核心能力模块化、产品化、技术化、规则化,利用AI技术,打造采购、运营、服务、风控4个智能引擎,最终构建一个支撑智慧零售持续发展的大中台体系。
不动则已,一动千钧,这是大象轻舞的力量。
04|结语
在龟兔赛跑中,众所周知,乌龟以持之以恒的毅力获胜,兔子则因中途懈怠而落败。到了互联网时代,这个故事还可能有另一个版本——有毅力的乌龟跑得越来越快,轻便的兔子则背上了甲壳,负重前行。
在瞬息变换的中国,很多企业家和创业者却以“长跑”来比喻企业竞争。有的人因为没水没补给倒在了半路,大多数的人仍然还在路上,或许短时掉队,或许再回前几名。
如今中国的创新与企业发展,已经没有成例可循,所有的探索都有意义。对于爱总结的中国人来说,经验更为可贵,苏宁的大象起舞正可作经验一谈。
来源:一点财经(yidiancaijing)
作者:邱 韵
编辑:刘 煜
封面:陆 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