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这一个月做一个总结,应该是——空洞般的充实。
每天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天就过去了。没经历什么重大事故整个人却心灰意懒;每天熬夜看小说打游戏,身体状况也变得很低落;白天坐在椅子上晒太阳,朋友看到了说我整个人的气质简直像他外婆一样。
“迷惘”,我是很讨厌这个词的。但是却常常陷入这种迷惘的状态里面,人为什么要有“感性”这个东西呢?“感性”不可阻挡的催生出了一系列的负面感情:迷惘,紧张,嫉妒,得意,骄傲,思念。
如果这些年能掌控住自己的感性,都不知道现在自己变得多厉害,可能早就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要成为一个厉害到闪闪发光的人——了。
归根结底,理想这东西是拿来说给别人听的;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自己清楚就好,如果不清楚的话就回忆一下自己过往的经历和选择就明白了。
极度感性,极度理性以及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的三种人都是很了不起的。极度感性是艺术家,像梵高割下耳朵送给女人,像尼采呼喊“上帝已死”,他们都过了纵情的一生;极度理性的人是很值得敬佩的,他们把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规划好,把时间分解去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完成大目标。从这个角度看极度理性也是为了感性的欲望服务;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的人过得最舒服,他们与自己内心的欲念和解并且驯服了心中欲望的小兽。他们人生境界足够高去过上进步又舒适的生活。最惨的是像我目前这种摇摆不定的人,选极度感性吧,觉得是自毁人生的一条道路,指不定哪天就跳楼寻短见;又没有足够的器量去选择一条极度理性的路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即使我心里知道它是对的。
《闻香识女人》说:如今我走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我知道怎么走是正确的,不用犹豫,我知道怎么走是正确的,可我不敢走。为什么?因为太他妈苦了。
《闻香识女人》在“正确的路”和“想走的路”之间进行选择的话,评判标准应该是“器量”二字。
“器量”一说,第一次看见很小的时候是《火影忍者》里面的鼬神对他弟弟说:“你的器量还不够”(相当于《网球王子》里面越前龙马的口头禅:你还差得远呢),后来接触的东西多了,才觉得“器量”这玩意儿,真的决定成败。
项羽火烧阿房宫就是器量不够称王,李自成只当了四十二天皇帝骄奢淫逸就是器量不足以撑起天下,近一点的“校园贷”“裸贷”又还不起的大学生就是器量撑不起欲望。只能说“天欲取之,必先予之”以此来测量个人的器量看是否值得拥有。
越是看书看电影看得多,就越觉得所有的书和电影都是在教我同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关乎人生关乎生活关乎世界,视界越广阔我也就越能模模糊糊的把住一点点这个道理的脉搏。
如果我曾经的经历都是“天意”让他们出现在我的生命里面的话,我想“天意”一定是想让我明白一个或一些什么道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这个“天意”的给予的同时,我也在努力的去探寻“天意”究竟想要让我明白的东西。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管这个东西叫“道”。
再说理性和感性的问题,这才是我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当前的人生来说,如果我不能自求改变的话,我想最后也只能过上得过且过的生活了。理想——我要成为一个厉害到闪闪发光的人——虽然只是听起来好听像是说给别人的,但是也是我实现自己人生的一个必经途径。
就像鸣人一直说:“我要当火影”,路飞一直说:“我要成为海贼王”。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得到了:友情,爱情以及更好的自己。如果一直朝理想努力,“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会更理性的去过好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会继续写作,把那些溢出心里的情绪写下来,我也不会再任由心里的小兽们信马由缰而是接近它们和它们和解最后驾驭它们。
原来说过一周更新一篇文章,后来只写了第一周的第一篇,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那以后还是继续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