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一段时间,总是会产生一种错觉,就是看到某个词,或者思考到某件事的时候,就会发现之后能看到很多与这个有关的信息。
在群里和小伙伴分享了我的感受。
然后,某个小伙伴甩过来一张截图,说这是孕妇效应。我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冷静下来,了解了这个效应的概念。
孕妇效应即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遍现象,也就是你如果是个孕妇就觉得满大街都是孕妇。
而我最近在思考为什么目标总是不能够很好的达成,有什么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
这半年来,我开始习惯了每月一个目标,然后去实行,但有的目标实现了,有的目标没有实现。我也在不断反思和总结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是方法不对,还是执行力不够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最近,看到这张表我突然有些明白了。
目标达成率与期待强度表期望强度即一个人在实现自己期望达成的预定目标过程中,面对各种付出与挑战所能承受的心理限度,或曰期望牢固程度。
看上面这张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当期望强度越大的时候,目标的达成率越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包括我)做一些事情只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够坚持下去。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的期望强度并不大,而有些目标对他们来说完成了最好,没有也就算了,因此一遇到困难基本上就放弃了。
我自己也有很多想要完成的目标,比如:
写一手好看的字;
会演奏一两样乐器;
去世界各地旅游;
吃遍全国各地的美食;
练得一身马甲线……
但是,真正想一下,这些目标是我真的想达到的吗?还是说可有可无,有了更好,没有也罢?虽然不想承认,但是这些对我来说并不是必须的,也就笑来老师说的不是“刚需”。
3
这也就让我想到一句话,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总会找到一个方法;当你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会找到一个借口。
初读时觉得是鸡汤,但是现在想想却很有道理。
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即使遇到困难,第一反应肯定是我要如何完成这件事,然后寻找方法,再不断实践。这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不会说想要放弃,而是一步一步去解决困难。
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一遇到困难,就会想这怎么这么难呀,我做不了,想着想着,甚至还没遇到多大的困难就被自己脑子里所想的吓到了。放弃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那么,知道这些对我而言有什么好处呢?也就是对我制定目标和完成目标有什么帮助呢?
第一,舍去那些目标强度在50%以下的目标,做到断舍离。反正做了也只是三分钟热度,何必去做呢?做这些目标不仅会降低我的积极性,还会让我处在不能完成的自责之中。有这时间,关注我真正想要完成的目标更有价值。这也是让我学会拒绝,做到专注和专一。
第二, 列出我真正想要的目标,并赋予它重大多重意义,让它变成“刚需”。这样,这个目标就不再是任务,而是不完成就难受,谁拦着我我跟谁急的事情了。目前,写作对我来说就是“刚需”。所以,以后在写作上也会花更多的时间。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