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久未谋面的初中同学,发来信息,说我读的书多,写的东西不能全消化,呵呵,说明我的文字犯了第一大忌:不好好说话。
我读的书不多,写文更是瞎写,却在常年未见的初中同学中得了个“多才”的名号。事实上,我们班学习成绩最好的是现在内大当老师的梅同学,学历也是最高。还有很多生活和工作中实实在在靠自己打拼,早就开创出一片小天地的同学,阅历的丰富和自身的能干更是早就超过我。
我的名号来的多是取巧,还得拜三火同学所赐,同在文艺女青年的种属,好矫情,但她做饭比我香,带娃比我牛,调教老公也是更见成效。这些年,我一再被她以文采斐然的噱头打包后隆重出现在她的朋友圈,每次都是有图有文有出处,朋友们基于对她的充分信任,莫名其妙地重新认识了快要从共同记忆里消失的我。
是这样的,我爱看图,纯图片的那种,天天看,日日看,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且更加上心。看到喜欢的,自然就是各种转,朋友圈不好意思日日发时时发,怕太剧烈的存在感搅了大家清修,多数都扔到QQ空间,这是我多年的自留地,图片、说说、日志,扔了哪块都不舍得。再有一个好处,就是现在用QQ的人少,基本快要绝迹,每天一个人在这蹦跶,非常放松,无所顾忌,完全凭己喜好,伍尔夫说要有一个人的房间,在这全部能实现。
发图的时候,自然要配几句话。平心而论,我也觉得每次的图文挺讲究,冲这个资质下辈子投个美术编辑当当。但这些话都不是我说的,各种摘抄各种转,东哗啦一句,西调侃一段,唐诗宋词更是家常便饭,全不是脑子里现成的,不定就是哪时哪刻逮着的,顺手拿来,跟着图一发,转眼就从脑里飘过。
所以,当看到三火同学截图时,自己都恍惚,现在问起来,我哪想得起这些词啊。取巧,完全是投机取巧,用别人的真智慧装点自己的小心思。人家三火同学看的最通透,我负责入室盗窃,她负责室外放风,看着有合意的战果,留几个玩玩。呵呵,差不多就是这么个狼狈为奸法。
不过有时候,文和图来得也是造化之作,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前几天,看了一组用中国汉字剪成图案的九宫图,还附有与此意境相匹配的诗词,本身就很美,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形容,恰好在梁鸿的书里读到维特根斯坦的这句名言:“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久违的一句话。当时心里就是卡塔一声,要么就是锁开了,要么就是扣合了,心机无限,唯此一念。
存了一组倒影的风景画,美轮美奂,你要问我,自然是语穷词拙,昨天顺手翻书的时候,看到让·波德里亚的句子:“一切反过来都有意义。”然后,就彼此相连,马不停蹄地熟练工操作。
纯属个人意愿,这样的搭配不算完美,而是像一种无形的联系,本来毫不关联的独立事物,只因为曾经快照一般掠过,却于不确定的时刻在自己的内心产生化学反应,当然也常常觉得偷觑了太多太多人的智力成果。
就算我那么爱看图,也从来没想着自己去学学摄影,了解构图或长曝光,也好指导一下实践,说明还是懒,停留在拿来主义。我一个朋友,每张照片都是自己深思熟虑、深情取景,出去旅游的照片张张都是大片,这才是真爱。
作为女同志,健身、美容、厨艺、理财,哪件事都应该好好钻研,拿得起放得下,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读书应该排在这几项都基本过硬以后。
前几样我都尝试过,没有一样能坚持下来,草草地就放手了。后来,我琢磨出自己倒是一直爱看书,不是多么上进,不是多么求知,完全是因为这件事情最简单,最不费力,你把书买来,往桌子上一撂,爱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没压迫没考核,还不用考虑成果。
读的时候也最不费力气,不用像健身那么流汗,不用像美容那么永不停息,不用像厨艺那么投入研究,花费、成本、付出都最少。这事吧,就是连岳说的,买几本书装装是很容易的,没人检查你到底有没有读完,而健身的效果,外人都看的到,孰优孰劣,立判高下。
就阅读本身而言,懒惰也是依然存在的。有时候一看公众号的浏览量,大致可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文章。读书,古人讲传道、授业、解惑,粉丝多的公号基本是解惑,现在不讲透道理、不拆解人生、不分析感情,不鼓舞士气,几乎不叫好文,深度好文就是催眠效果再强一些的。
我不是说这类文章写得不好,恰恰相反,写得极好。阅读者的赞赏本质是一种共鸣,是一种同意识的沟通和理解,是终于有人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是被感知被看穿的放松和安慰。其实他本人多思考一些,完全可以说的出,无非是遣词造句、逻辑通顺的区别,没有本质的不同。有句话说,要不是你心里这么想,又怎么会同意别人。大行赖独断,不赖众议。
虽然我很懒,事事都懒,但读书的时候,慢慢让自己不要那么懒。这个原则就是,如果这本书或这篇文章打眼一看,完全理解,就可以翻篇或适合而止。如果扫过去,一头雾水,需要想想到底在说什么,就是一个可以读下去的信号。不懂的书,才是要学习要理解要掌握的,应该是这个理吧?
出神的时候,我那么想把维特根斯坦全集读懂,却是举步维艰。最近在朋友圈看一篇不错的文,努力在爱情领域是个笑话,在哲学领域,更适用。如此说来,岂不是还要懒懒地过好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