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是表象,终究是不真实的。一切让人产生喜怒哀乐的东西,都是名相,也是不真实的。
这所谓的“表象”和“名相”,到底是什么呢?表象,就是看得见的幻象。名相,古人是这么解释的,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
它们,构建了这个红尘俗世,让无数人都在痛苦和快乐当中徘徊。正如西方哲学家叔本华所言,人生就像一个钟摆,欲望满足了就无聊,欲望没有满足就痛苦。
为什么东方的哲学,跟西方的哲学,都涉及到“虚妄”呢?虽然文化不同,但哲学的本质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世人苦苦追求的一切,都是假的,荒诞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追寻呢?因为每个人都不甘寂寞,总希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 ,去给单调的岁月,涂抹上鲜艳的色彩。
人过五十,你苦苦追求的这些东西,都是虚妄,再执着只会折损福报。
一、功名利禄,皆是虚妄。
苏轼有言:“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
这人世间的虚名浮利,都会让人劳苦不堪。只是感慨,人生如白驹过隙,时光眨眼而逝,你我皆在大梦当中罢了。
什么是虚名浮利呢?有的人希望赚大钱,有的人希望去到不错的位置,有的人希望一夜成名。这,便是人心深处,无穷无尽的欲望追求。
年轻的时候,可以尝试追求名利,因为40岁之前需要“做加法”。到了50岁,就不要追名逐利了,放过自己,放过人生,这才是“做减法”的关键所在。
有一位为了钱财名利打拼一生的富豪,在临终前感慨,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走了之后,就再也不是自己的了。
没有人能够带走身边的一切,也没有人可以再活五百年。既然如此,看淡名利,破开虚妄,才是后半生的修行功课。
二、生老病死,皆是虚妄。
只要是人,都希望自己长命百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只不过,这些“希望”都不会成为现实,无数人都会事与愿违。
为什么老天不让人事事如意,而让人事与愿违呢?对此,李叔同先生在临终前,给出了答案,悲欣交集。
人生,就是悲苦和欣喜所结合的过程。人们心满意足了,自然就欣喜了。而事与愿违,自然就悲苦万分了。有苦,有乐,有顺境,有逆境,才是人生。
对于“生老病死”,我们也该辩证地看待。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生老病死,都是红尘俗世的必然;而从主观的角度来说,我们无法改变现实,那顺其自然就好。
上文说过,那些看得见,要经历的事儿,皆是虚妄。这生老病死,自然也是虚妄。
虚妄之所以让人内心纠结,走向崩溃,就是因为我们过分执着,看不开,所以一辈子都过得不够快乐,不够潇洒。
三、一切物质,皆是虚妄。
最让现代人执着的,就是“房子”。无数人都为了房子背负三十年的贷款,到了五十多岁,才能逐渐还清贷款。
让这些奔五的中年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贷款还完了,儿女长大了,也该买房结婚,背负三十年的贷款了。于是乎,不少人都感慨人生没意义。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背负三十年的贷款买房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很多人会说,为了把自己所拥有的房子,传下去。
说句不好听的话,以当下的质量,所买的房子,能用四五十年就该烧高香了,又何谈传下去呢?说到底,无数人都被自己的执念给欺骗了。
一切物质,都是不长久的。正如范仲淹所说一般,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你所拥有的房子和田地,终究会消失,被其他人拥有。等这些其他人也走了,还有后面的人等着拥有。一切,都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
四、得不到的一切,都是虚妄。
人,为什么会存在遗憾?因为自己得不到某些东西,觉得内心不满足,自然就会遗憾丛生,满脸忧愁。
年轻的时候,我们喜欢某个人,但别人不喜欢我们,所以我们觉得满是遗憾;创业的时候,别人成功了,我们失败了,所以我们满是遗憾。
要想让“遗憾”消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虚妄”二字看懂。
每个人,都只有一副臭皮囊,终究有老的那一天,又何必为了某个人而执着呢?失败,本就是常态,也不见得成功的人能够一辈子成功,又何必消极呢?
等到了老去的那一天,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普通人,结果都是一样的,从娘胎而来,到坟墓中去,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一切皆虚妄,何必总劳累?心有春来报,庭中花满园。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