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波特兰.罗素在《幸福之路》一书中,把自己半生的“幸福经”都倾注于笔端。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05739/781d0652e8e526df.jpg)
本书中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罗素列出了世人感觉不幸福的几乎所有的原因。而第二部分,他又给出了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
在他的眼里,幸福是没有具体标准和具体形象的。他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这样一位聪慧睿智,对“幸福”有着深刻思考的大人物,竟然曾经与幸福无缘。因为感觉不到幸福,他甚至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多次尝试自杀。
罗素本出生于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但在幼年就失去了父母。他由年迈的祖母抚养长大。
5岁的他,被不幸和孤独的感觉所包围,整天郁郁寡欢,甚至因为憎恶这个世界而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后来,在叔父的影响下,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痴迷其中。当不再怨天尤人,也不再过度关注自己,他随之也发现世界仿佛也露出了可爱的笑脸。
这段经历对罗素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让他悟到了如何才能找到通往幸福的路。在《幸福之路》中,罗素写道:“幸福其实很简单,不沉迷自我,向外寻求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
当我们的身心完全沉浸于痛苦之中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紧闭与外面世界沟通的门窗。而沉浸于痛苦越深,越会感觉到痛苦锋利的獠牙,也越难以自拔。
如尼采所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放开对自己内心痛苦的沉迷和执着,把注意力转移到外部世界中。就像罗素,当他把精力放在研究数学上,原本困扰他的痛苦慢慢地淡化,最后消失了。
原本的外部环境没有变化,但是当他的心态改变,一切都随之改变了。
其实回想起来,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读大学时,一直重病的母亲意外摔倒,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没有留在身边照顾她的自责和内疚一直折磨着我,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无法原谅自己。
那段时间,世界一直是黑色的,无声的。我无心去做任何事,只想随便躲到哪个角落里哭泣。那时候的我,像一只受伤的毛毛虫,不断吐出怨恨的丝,把自己层层包裹起来,蜷缩在自己做成的茧里面。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母亲没有了,可是父亲还需要照顾。他们养我这么大,难道就是让我遇到问题就自暴自弃的?
我开始逼自己把清醒时的每一分钟都投入到学习中,毕业后也顺利地找到了工作。
一个秋日的午后,当我无意间抬头看向一望无际的蓝色天空时,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一脸。那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段难熬的日子终于走过去了。
可以想象,如果一直纠缠于痛苦,我不仅无法补偿母亲,也不能照顾父亲,甚至可能把自己的人生也一并葬送掉了。
摆脱对内心痛苦的沉迷,及时抽离,我才能够重获新生,也才能重新感受到幸福。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当痛苦再来纠缠时,让我们学会怎样更好地来面对它吧。如此,痛苦带给我们的,将不再是痛苦本身,而只会是更加强大的人生,还有更多,与幸福相拥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