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研究李叫兽《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这篇文章的时候,偶然发掘到李叫兽的学习法,如遇知己,赶紧复盘一遍。
李叫兽学习法精髓整理
1.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有呢?还有呢……
2. 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于做哪些事?还有呢?还有呢……
3. 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摘自知乎李叫兽的解答《李叫兽是如何搜集和整理信息的?》
复盘Ⅰ(复盘李叫兽的案例)
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摘自知乎李叫兽的解答《李叫兽是如何搜集和整理信息的?》
我们按照李叫兽的三点思路来复盘李叫兽举的这个案例。
1.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举10个例子来解释,人的爬行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a, 思维导图的出现帮助了很多人化繁为简
b, 在地图上画出路线比给人比划向左向右再向左要好
c, 专业文不如小说有意思的原因是小说阅读时候的画面感
d, 图标包含的内容要比数字更舒服
e, 罗塞塔石碑软件颠覆了英语学习的主要原理就是有了图片
f, 百词斩app也是把图片融合进入了背单词
g, 罗辑思维喜欢“讲故事”
h, X型文案是抽象,Y型文案是视觉化
i, 苹果可视化操作系统是电脑发展的里程碑
j, 小时候做数学应用题是最容易理解的
2. 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举5个例子来应用,如何运用这个知识点
a, 采用比喻法去学习抽象知识
b, 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先去google搜图片
c, 文案要写出可视化的效果
d, 如果输出一个内容,能讲一个故事就讲,能做一个图就做
e, 卖产品不如卖体验,体验是视觉化感觉化的
3. 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尝试去解释为什么爬行脑喜欢视觉化的信息
脑有三个部分:古脑(爬行脑)、旧脑(哺乳脑)、新脑(新皮层)。
爬行脑:即R-复合体,是爬行动物就已全部具备了的脑的结构。爬行脑的主要部分是脑干,它主要负责我们人类的非随意性行为,所谓非随意性行为指的是那些不受我们思想制约的那些自动化的生理性的活动,比如调节心跳和呼吸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等。爬行脑在人类的本能性的身体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举一个例子,当两个朋友彼此见面时,一定会下意识地微笑。又当人们激烈的争论时,随着语言的升级,还会伴随一系列的身体动作,这些都是不由思想控制的属于爬行脑掌管的不随意活动。
哺乳脑:这部分脑是哺乳动物共有的,所以称为哺乳脑。哺乳脑是繁殖的控制器,同时掌管吃喝的节律,它更是情绪的发起中心和操作平台,控制着我们人灰的复杂的情绪和情感活动。哺乳脑和爬行脑一样,它所掌管的那些功能不受我们思想的随意控制。当人遇到危急的情况而使身心处于紧张的状态,当人们受到惊吓而产生恐惧反应,以及当人们遇到了自己喜爱的人一见钟情,此外还有人类的各种各样的微妙的情感波动,都是我们无法清楚地由思维来控制和理性地进行调节的过程,而所有这些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正是哺乳脑的功能活动。
新皮层:新皮质占人类大脑全部皮质的96%。新皮层是人类进行思维的部分,它负责人类的各种高级认知机能,言语、记忆、判断、推理、计划、组织以及各种有意行为都是主要由新皮层来掌管的。新皮层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转自阿华宝贝_41e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7648d01013ruh.html
从引用中可以发现,爬行脑是在爬行动物时代就有的脑部分。在爬行动物时代,没有抽象逻辑能力,就好像我们的底层芯片是显卡一样,在图形处理能力上更强大。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仅仅是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原因解读,并不是严谨的科学逻辑。
李叫兽学习法总结
其实李叫兽学习法在我看来和斯科特•杨的《learn more study less》是同一个过程:
获取知识—理解(对应3. 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拓展(对应1.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纠错—应用(对应2. 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从我的经验来看,这5个步骤在我总结来看就是,输入——输出,两个过程。在输入知识后,经过三个步骤的消化,最终要有输出或模拟输出,也就是古人所说,学以致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