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青,蜀水碧。巴山蜀水,得天所独。月映峨嵋,水润天府。雪山导大江之源,重庆共成都起舞。上下百万年,从巫山人到资阳人;纵横数千里,自赤黑穴至刳儿坪。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杜宇禅开明,啼血染万山。三星在户,青铜悦耳;太阳神鸟,金沙夺目。
巴蜀人文之长河,从兹滥觞;古今学养之渊薮,自此发扬。蜀学者,非特蜀地之学,亦非特巴蜀之学也,盖事关华夏文明之缘起,炎黄子孙之来由。故谢无量有云:蜀有学先于中国。曰儒,曰道,曰释,曰文章,或渊源于蜀,或弘大于蜀,无学不足以称蜀,无蜀亦不得成其为学。壮兮大兮,蜀之关乎学术者,何独尧尧哉!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艺苑天堂,诗歌殊胜。《上林》《子虚》,相如之吟,如天女散花;《洞箫》《甘泉》,渊云之赋,似神龙吐雨。骚人多思,抚琴好风流;美人多情,当垆更妩媚。至若李杜华章,自然引领百代;三苏典范,当然笑傲江湖。升庵鸿富,有明无两允称孤;雨村灵敏,蚯蚓无鳞欲变龙。逮于近世,沫若以女神之姿,惊醒沉睡东方;巴金以春秋之笔,叩响古老大地。许茂及其女儿们,刺痛乡村神经;新诗与其后来者,祭出巴蜀大旗。
《法言》虽效“鲁论”,常探生死之境;《太玄》仿佛“羲经”,究极宇宙之秘。巴地饶风水,蜀地出仙人。君平卜市井,因势导之以善;长生拜丞相,休养博之以学。眉山苏老泉,打通蜀学与诸子之隔膜;鹤山魏了翁,辨明汉经与道统之异同。南轩讲学岳麓,披靡无数学子;瞿塘集注易经,崛起几多真儒。会通佛道,槐轩直抵洙泗心传;权衡天下,圃亭上继孟荀民本。季平出入经史,以托古改制为己任;贺麟识贯中西,以逻辑现象为心学。
蜀学之思,尊道贵德;蜀学之用,利国利民。叔痴创公强会,挥戈讨袁;表方入尊经院,同盟反清。尹衡昌生擒赵尔丰,熊克武起义广州城。芸岩玉章亦工亦教,彪炳汉青;伯承小平能文能武,定国安邦。若乃陈寿志《三国》,与《史记》“两汉”合称前“四史”;常璩表《华阳》,共《元和》《寰宇》相将成“三志”。《长编》与《要录》演宋史,《唐鉴》共《通鉴》续唐音。爰及科技,亦有大方。落下闳擅天文之长,杨子建通医学之 精。王灼著《糖谱》,谱写蜀中甜蜜之曲;审元撰《本草》,备急百姓疾苦之需。蜀学之盛,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蜀海无涯,特掬其浪花一朵焉耳。
蜀学为旧学,适时启新知;巴方如古树,逢春发绿枝。《蜀学报》创刊于戊戌之夏,倡维新于变法之秋,存世虽然仅五月之短,光芒熠然启百年之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蜀学大道,亦复如斯;巴蜀复兴,舍我其谁!今值四川大学《蜀学报》复刊之际,受舒大刚教授之嘱托,特书此以为记,以共勉,以蜀人而自豪。
丙申秋日于石不语斋
四川大学复刊《蜀学报》 《蜀学报》复刊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