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歇寺,于南齐修建而成,原名为清福寺。后宋太平兴国五年改名无为寺,距今时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因明末兵变,遭遇战火,片瓦无存,仅余几堵荒墙。清朝时期,泠江县一名为张善才的大官合名僧莹白募化重修,经一年零九月方才完工。
因完工时正值秋冬交接之际,众生万物即将进入歇息的时候,故又取名秋歇寺。
秋歇寺秋歇寺依无名山而筑,所有房屋均是砖瓦木梁结构,寺舍井然,规模较之报恩寺宏大许多,气势之雄伟,更不用多说。
寺内共有四进院。一进院有山门,后改造为牌楼,楼牌匾上题有“清修福地”四个墨黑大字,山门后为前殿,殿前匾上写有“大雄宝殿”金色大字。
二进院只有一座法堂,为寺内僧众诵经之地。
三进院有彻堂、度生堂,四进院建筑最多,有一亭、二阁、三楼、四台及众多厢房。
这一亭为碧虚亭,二阁为华严阁、齐去阁,三楼为钟楼、彻书楼、观景楼,四台为弥陀台、观音台、释迦牟尼台、灵殊台。
除此之外,寺旁还有供僧人居住的房舍、田地不计。
要问这般在泠江颇有名气的寺庙,为何没有受到人的荼毒?
这不得不说说那位大官员张善才。张善才不是他人,正是泠江县四大家族张家的祖上,如此算下来,这秋歇寺与张家便有了莫大关系。
昔日,传闻“四旧运动”并非没有人想摧毁秋歇寺。那日,不知从何方来了乌泱泱的一群人,来势汹汹,一脸正气凌然的模样,吵着嚷着奔秋歇寺而去。
池中物住持闻声,知是情况不妙,偷偷派人去泠江县传送口信,又叫僧众把持山门,不要将人放了进来。
因寺内武僧众多,又见僧人护寺心切,那群人心里有所忌惮,不敢硬闯,便也叫人去县里去请示。
人群的带头人是个外县人,摸不清这其中关系,凭着一腔“打到封建迷信”的热血,肆意妄为,不知深浅,在他人看来不过是个十足的愣头青。秋歇寺前,双方相持不下,直至下午。
先是从人群中开了几辆车进来,一些持枪械的人员下车后,又下来几位穿戴齐整的人。
那带头人本想上前打探,谁知那几位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径直进了寺内,谁都不理会他。人群中有几个人见此状况,大为吃惊,纷纷来问那带头人。
可那带头的人也是一头雾水,摸不清头脑。正在众人进退两难之际,只见张家人来了一群又一群,把他们是包了一层又一层,其场景热闹难以描述。
弥陀台这时,人群逐步骚动起来,即便无人言语,心中也猜个七八分。可笑的是人群中那有知情的人竟趁他人不注意,悄悄溜走了。
那带头人见情况不妙,也想逃,不料却被一个持枪为首者逮个正着,捂着嘴上了拷,带上车里,匆匆而去!剩下的人胆怵,垂头丧气的傻站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待那几位穿戴齐整的人出了庙,上了车走后,张家人方散去,那所剩无几的人自识无趣,也都怏怏离开。
自此,任何势力的人对秋歇寺心里已是忌惮三分,无人敢来撒野,就是那些常年来的香客也有些不敢再来。
至于那位不知姓名的带头人最后怎样了,谁也不知道!
油茶村整篇简介:60-80年代,一位大学生响应时代的号召,离开省城的家人,到了一个小镇教书,又因一个赌约来到一个贫穷的农村。自此,他与这小村庄结下情愿,同时,与村庄的人及那所人肩挑出来的学校有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日子。
在那段激情彭拜且动乱的岁月里,人们的思想似乎是被禁锢的,然而像教书匠这类对主流意识的人产生反抗的人,并不缺少。
教书匠一路起起伏伏,有被迫害,有被感动,有悔恨,也有属于自己的殊荣。
教书匠是村民口中的教书匠,也是那个时代与众不同的知识分子,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今人丢失的,是让人感觉越来越来珍贵的,越来越被需要的东西。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 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都是见证官:同见证 共成长我们都是荐文官,见证优秀 共同成长。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