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合作,很多时候人们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我们要把目标集中在与对方合作解决问题上,这样才能满足彼此的需求,让沟通顺利进行,最终达到共赢。那么,具体要怎样做呢?
首先,明确自己的问题和需求。
我们之所以和别人起冲突,根源在于自己的某个问题和背后的需求没有得到解决,而不是对方的问题。
比如,对于女士来说,你一个人带孩子很累,希望丈夫能帮自己分担一下。但是,他工作非常忙碌,到家还在工作。你俩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吵了好几次了,你觉得另一半只顾着工作,甚至指责对方自私,但真正的想法,只是希望得到对方的体贴和帮助,好让自己可以得到放松。
所以,在开口说话之前,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非常重要。明白了以后,你会觉得自己的情绪平和很多,不会随便去指责对方,这是一个良好的沟通的开端。
其次,选择恰当的时机。
严重争吵的开始,往往是因为对方的心理状态并没有准备好要去面对冲突,比如身心疲惫、有其他烦心事等,这样就会比较没心思听你的想法。
所以,当我们对问题有了清楚的想法时,要询问一下对方的意愿,比如可以这样问:“亲爱的,我们之间有些事情让我有点纠结,你现在方便来聊聊吗?”。
如果对方正处在项目非常忙的时期,就不便在他正烦心的时候,再给他增添压力,我们可以选择在他这个项目告一段落以后,心情有所放松了,再找一个双方都合意的时间来沟通。
第三,描述你的问题和需求,并确保对方明白你在说什么。
很多时候,冲突升级来源于理解的偏差。因此在沟通的时候,我们的描述最好能够涵盖行为、想法、感觉、结果以及意图这些要素,向对方传达一个完整又正确的信息。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达:“亲爱的,我一个人带孩子很累,需要偶尔放松一下,希望你能够抽出时间来陪我和孩子,帮忙分担些事情。我知道你的工作非常忙,经常要加班,但是孩子还小,他也需要爸爸的陪伴。而且,现在我除了一个人照顾孩子以外,每天还有很多家务活要做,感觉特别累。有时候实在觉得有点委屈和生气,所以忍不住和你吵了几次,过后我觉得不好受,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我希望我们能共同来面对”。
当我们描述清楚之后,就要寻求对方的反馈,比如试着问:“我希望能有休息的时间,你体谅我的难处,我也会充分谅解你的,好吗?”在确保对方理解了我们的意思以后,才能让接下来的对话不跑偏。
第四,倾听与思考对方的观点。
既然是要寻求合作,只有自己的描述是不够的,需要双方进行互动交流。当我们说完自己的诉求后,也要静下心来听听对方是怎么想的,了解他们的需求又是什么。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我想说清楚的就是这些,告诉我你的想法好吗?”
现在,双方基本都了解了彼此的想法和需求。
最后,商讨如何找到最佳方案来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采用类似头脑风暴的方式:首先尽可能地列举出所有解决方式,是找父母帮忙,还是请保姆,一一评估它们,最后决定哪个方式最能兼顾地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寻求合作,并不意味着要以牺牲自己或对方的利益为代价,而是要相信,经由双方共同的努力,我们能够找到一条超越妥协、使每一个人都达到自己目标的解决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