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是曾克林家族的家谱吗

这是曾克林家族的家谱吗

作者: 献伦闲谭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21:57 被阅读0次

    这是曾克林家族的家谱吗

     (2013-11-07 

    转载

    文化

    分类: 草堂话谱

    这是曾克林家族的家谱吗

    在1955年授衔的中共少将中,曾克林算是比较著名的一位。电影《曾克林出关》作为“共和国名将”系列中的一部,演绎的就是曾克林的故事。

    曾克林是江西兴国人,而兴国是有名的“将军县”,仅曾姓将军,除曾克林外,还有三位:曾美、曾新泮、曾昭墟,同曾克林一样,都是1955年授衔的少将。兴国地区的曾姓家谱我经眼过多部,如民国十五年《兴邑石岗总局曾氏三修族谱》七册、民国三十一年《兴邑曾氏重修族谱》六册、宣统二年及民国三十一年递修的《兴邑上迳总局曾氏重修族谱》各七册等,但都没能发现这四位曾姓少将的家世。

    不过,另一部修于民国三十二年的不分卷六册《兴国曾氏四修族谱》,似乎有点与曾克林“靠谱”。

    我们先罗列一下有关曾克林的相关资料:原名曾忠炳,1913年11月(据《曾林克将军自述》,而其它资料说有出生于1913年1月)出生于兴国县东村区澄江乡甘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曾克林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9岁(据《曾林克将军自述》,父亲去世时仅为6 岁)那年,父母双双病故,由于生活所迫,两个姐姐一个匆匆出嫁,一个给人当了童养媳,他和妹妹被三叔曾新球收养。

    而他父亲的名字,从无资料记载。

    逐一查阅《兴国曾氏四修族谱》世系,谱中并无“忠炳”或“克林”的记载。根据上面这些有限的资料,初步认为,谱中“甘源宾穆公位下肇文公房世系”的“桢炳”很可能就是曾克林:“桢炳,新锦三子,民国元年壬子十二月 日生,配刘氏,民国二年癸丑十一月十三日子时生。生子一,纪盛。”

    理由一:

    桢炳父:“新锦,世亮次子,字文采,清同治十一年壬申九月十一日卯时生。配黄氏,牛牯塘运麟公女,清同治十一年壬申二月十四日午时生,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九月三十日巳时殁。生子一,桢柄。女三,长次三俱殀。继李氏,隘前立洪公女,光绪十三年丁亥六月初九日辰时生,生子二,桢燿、桢炳,女三,适。”新锦有三个女儿,符合曾克林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的记载。

    理由二:

    三叔:“新銶,世亮三子,名子元,号会三,例授大(太)学生,清光绪六年庚辰五月廿三日午时生……”“銶”无简体字,以“銶”易“球”顺理成章。又是行三,“例授大(太)学生”,应有经济基础,有能力收养曾克林兄妹。

    理由三:

    七十世为“桢”字辈,“忠炳”易为“桢炳”很有可能。

    理由四:

    此即“甘源村”世系,版心书明“甘源宾穆公位下肇文公房世系”。《兴国曾氏首修族谱序》中有这样的记载:“球之三子嘉尊,尊之子念(下缺四字)揭阳湖田坝,其孙宾穆于顺治初自揭阳迁赣州梅林,复迁于兴国衣锦乡澄江甘源。”宾穆为六十二世,世系载:“宾穆,心虞四子,崇正六年癸酉五月十五日巳时生,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六日丑时殁,享寿七十七。公于顺治初自湖田矾携家数口徙江西赣县梅林,复迁兴国衣锦澄江堡甘源,斩荆棘,家焉,作甘源初祖。”

    同一小村,如此巧合,故认为“桢炳”或即曾克林。至于为何如此,“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岁次癸未春月吉旦国民革命军(下缺一至二字,或为‘陆’字)军第十一师师长姻晚生胡琏”在本谱首序中说:“无如劫换红羊,地经赤祸,秩序紊而(下缺二字)乱,黄锺废,而瓦缶鸣,毁宗灭祀,几绝(下缺二字)书坑儒,兼及家乘。幸而时仅六载,光(下缺二字)旦,累世之文献未尽,先人(缺一字)手泽犹存。”此虽为国共合作时期,但家族中对于“赤祸”想来仍是犹有余悸,故讳莫如深,也可理解。

    不过,仍有疑问待考,如曾克林的出生年月,虽有资料说出生于1913年1月,而曾林克在《曾林克将军自述》中说:“1913年11月,我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跟谱中“民国元年壬子十二月 日生”有异。另外,《曾林克将军自述》中又记载:“我六岁那年,父亲得病去世了。”而谱中曾桢炳父亲曾新锦世系中并没有“卒年”,不详修谱时是否已“去世”。

    是耶非耶,尚待有更多的资料发现。

    不过,就算此谱并不是曾克林少将家族的家谱,但家族中另有一位少将却是确凿的,不过不是中共少将,而是国军少将,也是一位抗日将领。据谱中世系记载:“纪琪,传释三子,房(派)详琪,号衡甫,名伯熹,字晦敏,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历任中央陆军步兵,由排连营团长参谋主任升少将参谋长,调江西军区浔饶师管区司令,第九战区师(?)令长司,师令部高级参谋。光绪乙巳三十一年七月十九日申时生,民国丁丑廿七年十二月初八日卯时殁于赣寓,奉令葬赣城东外天竹山陆军第十八军烈士墓内。配杨氏,江苏吴县杨增长之姐。”

    民国三十一年冬月嗣孙燕堂在“四修跋”中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余服务南京江苏电政管理局,以日寇侵迫奉令疏散返里,道出九江时,伯熹任浔饶师管区司令,相唔于司令部,谈及家乡乱后,族谱多被焚毁,因慨然谓余曰,值此故寇侵凌,正军人报国之时,侄服务党国,无暇及此,吾叔此次返家,正好乘机商之族人,重修族谱,免废先人所遗留之手泽,至于经济问题,侄当负其全责。讵返家不及一载,伯熹竟以积劳病故,闻经济无人负责,兹事遂增困难。会余又脚疾日深,用是因循未果,然窃尝思之乡经此浩劫,族谱念五部共为族人所保存者,仅二三部耳,及此重修,可费力少而收效大,倘再有遗失,则先人费无数心血之结晶用以遗留后人者,不将尽弃无余耶。”知曾伯熹曾有重修族谱之议,惜英年早逝,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是曾克林家族的家谱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ew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