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2344小时,第2275日
阅读《翦商》
约3500年前(盘龙城文化四期),一支商人远征队出现在盘龙城繁忙的陶器码头。他们装备着锋利的青铜兵器,如矛、戈、刀、钺、弓矢等,而满身烟尘的土著却只能任由外来者安营扎寨,发号施令。南中国长江流域最早的冶铜基地和铜交易中心,就这样出现了。此时,商朝已经开国数十年,但统治中心在郑州商城,长江流域的居民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北方王朝的声威,更不知道这些人为何来到这遥远的南土世界。
商人到来后,原本生产陶器的盘龙城地区立刻布满了青铜元素。考古工作者在墓葬和灰坑中频频发现各种青铜制品,有酒器、容器、炊器、兵器……内城外数公里内的聚落,如楼子湾和杨家嘴,都有大规模炼铜及铸造场,木炭灰的堆积范围达数十米。
和盘龙城同期的郑州、偃师商城均尚未发现高级的墓葬,很难和盘龙城进行对比,但殷墟时代的商人贵族墓葬很明显和盘龙城有相同的渊源,所以盘龙城的统治者肯定属于商王朝上层。李家嘴PLZM2随葬了50件铜器,主要是成套的各类铜礼器;兵器则有铜钺两件,铜矛和铜戈各一件,长30厘米左右的铜刀四把;玉器,除了装饰品,还有玉戈四件。这位墓主应该来自负责兴建城池和宫殿的统治家族。
在当时族邦林立的大环境下,盘龙城人不得不重视武备,从夯土城池到频频出土的各种青铜兵器都说明了这一点;但与此同时,青铜产业的运营又需要有一个和平环境,不管是外来商裔与土著居民的合作,还是和周边族群的商业交换(购入铜、锡、铅矿石,出售铜锭和铜器),盘龙城人也基本做到了这一点——盘龙城内外没有发现乱葬尸坑以及带伤或被肢解的零碎人骨,就是明显的证据。
北方,殷墟时期的商朝实现了稳定和复兴,对铜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拉动了长江中游的铜矿开采和冶炼行业。由此,南土的铜、锡原料便一直可以输往中原,同时,有些商朝高端青铜器也被贩运到长江流域。当然,虽然南北之间有贸易和技术上的交流,但殷商王朝此后再也没有尝试把统治触角伸向这里。
台西的商墓也多有“腰坑殉狗”。这里食用狗肉的风气更盛,随葬的食器中多数盛有狗肉,主要是狗头和狗腿。更体面的墓葬有殉人,男主女殉、男主男殉和女主男殉的都有,但没发现超过两名殉人的墓,毕竟,武士们的经济不太宽裕。
被废弃的真正原因,应该是青铜武士们移防了。在盘庚迁都之后,商朝对黄河北岸的统治日渐稳固,边防线也就逐渐向北推移。到殷墟后期,北方防线已经推进到今河北定州(距离台西遗址约80公里),甚至更北
商王朝前后存续五六百年,殷商大约占了后一半,约两个半世纪,因此学界也称之为“晚商”。殷墟考古比较丰富,出土有大量的商王占卜刻字甲骨,发掘了王宫、王陵和多处商人的族邑及墓地,有属于王族的,也有普通商人族邑社区的。
殷墟的考古发掘提供了一条线索:在这个阶段,商人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技术一一马拉战车,而这种技术可能是从北方传来的。因此,盘庚向北迁都也许是为了更接近马的产地。
武丁王建设的殷都使用了200年左右,虽然有过小规模的改建和扩建,但基本格局一直未变,直到商朝终结。刚对殷墟进行考古发掘时,还没有人意识到殷都如此庞大而松散,毕竟,最初的“殷墟”概念只是小屯村北出土甲骨的王宫区。所以,初期的保护区范围非常有限,甚至安阳市西北郊还被规划为钢铁工业区,结果,大量商代遗址遭到破坏。
商朝已经有了文字,即使按最严格的“文明”标准,它也完全符 合。商代甲骨文和后世的汉字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这自然会给现代人释读甲骨文带来天然的便利,但也会有误导,容易让现代人以为商朝的文化和政体很容易理解。其实,它和西周之后的华夏文明很不一样,和战国之后的中国更是判若云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