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自我仁慈》练习的最后一周,让我们学习“用和父母不一样的方式对待自己”
曾饱受忽视的人,常会看着那些很有动力照顾自己的人,心里纳闷:“他们哪来那么多力气?” “他们怎么会总是那么正能量?” 而我为什么总是会感觉自己好像缺少了什么?
——某种动力、某种生活的热情、某种自律,某种可以让自己对成瘾的习惯说不;可以让自己在事业上更主动一些;可以让自己自己在人际中更感觉到亲密........的东西。
缺少的那样东西,就是对自己的爱。
很多童年受忽视或情绪受挫的人,长大之后,对待自己的方式就和父母如出一辙。
他们剥夺了自己的需要、放弃自己、操控自己、羞辱自己或忽视自己,做法也和父母差不多。
你可能很习惯被剥夺很多东西,所以你继续让自己匮乏。你也许很习惯被羞辱,所以你继续羞辱自己。
其实,你已经不需要用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方式,那些剥夺、忽略、批判、羞辱的模式来对待自己。
真正能够弥补你儿时匮乏的唯一事项,就是当你自己的好父母,就像长久以来你应得的那样回应自己、关爱自己。
练习十:以仁慈对待自己
1.写下你是如何忽视自己,如何剥夺自己的需要的。
2.写下你想得到的,父母亲如何疏于照顾你需要的例子。
特别把焦点摆在他们如何剥夺了你在舒适、保护和养育方面的基本需求。举例来说,有个个案写下:“我爸妈总是对我很不耐烦,对我催东催西,大吼着要我动作快。当我想要跟他们说我在学校过得如何,我总觉得我很碍事,或我会惹恼他们。”
3.留意你有多常用你父母(或其他照顾者)对待你的方式对待自己。
上述的个案如此写道:“我发现我也老是对自己不耐烦,我总会叫自己快一点,总是对自己迟到很生气。当我想要跟别人分享什么,我脑里总有个声音叫我闭嘴。”
4.写下你如何开始用更仁慈的方式对待自己,好让你打破这些负面模式的一些想法。
以下是我的个案写的:“我要努力让自己更有耐性。我不想老是迟到,所以我打算要提早抵达每个地方,这样我才不必匆匆忙忙地赶来赶去,也不用因为迟到而批判自己。我打算要冒险畅所欲言,多跟别人谈谈自己。其实我是个很有趣的人,我的工作很特别,因此我打算要信任别人会愿意听我说话。”
小叮咛:
随着你持续练习善待自己,你可能会经验到一种现象,那就是哀伤或其他负面情绪,或者创伤的痛苦记忆,会强烈得令你不胜负荷。当你把善待自己的练习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你从小对自己的老旧信念(“我不值得爱”、“我没价值”)也可能会从潜意识涌现。
一位非常慈悲心的治疗师这么向我解释这个现象:着手解决问题之初,我们就像充满了羞耻、痛苦、愤怒、恐惧和内疚等等感受的一只容器。当疗愈展开,特别是当我们开始以慈悲心和仁慈对待自己时,就好比把仁慈和慈悲倒进这容器里。由于容器装满了羞耻等其他负面情绪,要再装进仁慈与爱等新的正面情绪,就非腾出空间不可。
我们得先倒掉一些如羞耻等的其他负面情绪,才能有空间装下自我仁慈与爱。所以你对自己越仁慈、越有同情心,一直以来你因为孤单和被误解而生的悲伤,就会溢出越多。
处理这可预期情况的方法,是正视这些难受的感觉,别把它推开。你可以说:“我已经有好一段时间对自己感觉很好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厌恶的旧感觉会跑出来是很正常的。”
或者你也可以用一下第五周的练习来面对负面的感觉,也就是承认你正在受苦,并且告诉自己,“我关心我的这些痛苦,但愿我能脱离这些苦。”
假使哀伤之类的情绪变得强烈,别惊慌;尽管让这些情绪涌现。让自己对于自己受苦那么久而且没人来安慰而悲伤。换句话说,温柔地对待自己,安慰受苦的自己。
要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做到对自己好,这需要花时间,而且要多多练习。但你将学会聆听自己的需求并尊重它们。你将学会不再对身体发出讯号(譬如想要休息,或健康饮食)视而不见。借由培养自我安抚的能力,你也能学会爱自己,即使你犯了错也一样。
好消息是,自我仁慈会带来对自己的犒赏。每一天都是用仁慈来对待你所受的苦的新契机,每次你这么做,你都在加深自己值得被仁慈对待的信念。当你犯了错或事情出了差错,你越是和善地回应自己,越是能消弭多年来自我批判的伤害。当你感到悲伤、害怕、愤怒和内疚时,越有能力安抚自己,你就越不会被没那么正面的情绪压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