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时候最怕听到身边的伙伴说:“哼,我不和你玩了!”一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世界落入孤独境地。
现在呢?倒是求之不得,身边少一个人,少一分聒噪,少一分打扰,少一分操心,世界由此清净不少。
常年在外,不大能够掌握老家亲戚之间的一些规矩和礼数,为此常会怠慢一些人,某一天突然发现某个亲友少了联系,像突然消失了一样。心想,可能自己某方面又做得不够到位了。
唉,也无妨,干脆静心来过自己的日子。着着实实把自己的日子给过好,过充实,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少去操心其他的事情。
(二)
首先我想说明一点:在度过了60年不加选择的读书生涯之后,我的读书欲望是越来越小了。(这是件何等难以做到的事啊!)每次我的邮件里都夹着大批的书,这些书中的大部分我是正眼都不瞧一眼的。如果我明智一点,早点听从我青年时期的朋友罗伯特·哈米尔顿·查拉克姆的劝告,那么我不仅视力会比今天更好,身体会比现在健壮,而且会是一个眼光更敏锐的有识之士。
丽莎在看《瓦尔登湖》,看了几页,她跑过来跟我说,这是什么呀,真是看着没什么意思,自言自语半天,偶尔半句话还算是说得有点道理。
丽莎上班无聊,因此想找点事情来做,她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为了追求点什么,她先看起书来。她认为看书应该能够提升自己的品味,充实自己的大脑,避免自己长时间刷手机视频,白白浪费美好的光阴。
我不好意思说透,怕伤她自尊,打击她好不容易想要读书的热情。我劝她慢慢来,可以先从简单一点的书入手,慢慢地提升自己的品味和内涵,再去接触其他的作品。我甚至劝她再想想自己最想做什么,一定要找到一个让自己放松又能提升自己的爱好,我觉得她怕是不会在阅读这条路上走太远,她的毅力不够,稍微遇到点困难便想着放弃,想着逃离。
我又想起南方的一个朋友,他腰缠万贯,住别墅,出门有豪车,不过他却并不幸福。他想着大树底下好乘凉,因此每天还去上着班,按理说凭他的金钱实力,上班只是找点事情打发时间而已。他却斤斤计较,不是和领导拍桌子便是和同事吵架,弄得自己也是烦躁。分析他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大的追求,没有梦想,每天浑浑噩噩,心胸呢又不够开阔,对万事万物太过计较了点。时间一长,弄得大家都不和他玩了,他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