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杂谈人生: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杂谈人生: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作者: 孤单不寂寞的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7-06 20:58 被阅读0次

    最近一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上了热搜,这部改编自紫金陈推理小说《坏小孩》 ,讲述了沿海小城的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无意拍摄记录了一次谋杀,他们的冒险也由此展开。扑朔迷离的案情,将几个家庭裹挟其中,带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人们在惊叹感触小孩子的思想世界怎么会那么复杂?小孩子怎么也会那样恶毒?是不是也会疑问:到底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代表孟子主张人性本善。然而不久之后,荀子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人性本恶!

    与孟子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

    也就是说荀子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但善不是“性”,而是“伪”。

    其实就如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没有受过教化,饿了就会啼哭;给他奶水吃饱拥抱安抚后,就会嬉笑。所以人之本初的性恶亦出于此,人一出生就具备利己的私欲,具有本身的恶性。

    再比如,《圣经》上也记载,上帝造出他的子民亚当之后,就把亚当放置在伊甸园中。后来,上帝看到亚当很孤单无趣,就想给他一个伙伴,所以上帝取了亚当的最后一根肋骨造了夏娃。

    伊甸园的中央,有两棵树,一棵为生命树,一棵为智慧树。上帝对他们说,园子里的各样的果子都可以吃,除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不可吃。如若吃了,必定死亡。

    夏娃受了蛇的诱惑,吃了能使人明白是非善恶的智慧果,并且给亚当一个,亚当同样也吃了。上帝震怒人违背了他的命令,于是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让他们及他们的子孙世代在尘世间承受各种苦难作为惩罚。

    这说明什么呢?即使在圣神的伊甸园里,上帝创造的子民也还是有着恶的天性。自私自利,欲望贪念是自然而来与生具有的。

    虽然夏娃是受了蛇的诱惑而吃的苹果,但即使知道会有生命的代价还是会被利益所诱惑。这便是恶之本性!

    学坏很容易,甚者都不需要教导就会使坏。按照进化论而言,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那么人性本恶也就是动物界为了生存而斗争的本能-兽性。

    而相比较于动物,人类还有思想,所以嫉妒,狡诈,残忍更是隐藏在人性本恶之下的各种延伸。

    但是要如何去除或者压制性之恶源?荀子在提出人性本恶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答案: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就是需要道德约束和教育感化,以及法律规范和惩戒处罚去抑制各种恶。大力普及教育,使人能分辨善恶之分,完善社会次序,使人性趋于纯善。

    我们不必否认隐秘的角落里面各个主角的人性弱点,也不必惊讶于年少之人的罪恶程度。真实的世界就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秘的角落,人性之恶就是人类与生具有的自然属性。

    认识承认人性的本恶并不是什么羞耻,只有正视了人之本性,才能更加明白善的意义。用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来感化教导,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谈人生: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og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