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7日,欢乐跑全国10公里锦标赛(广州站)比赛日。
其实自从发现自己可以完成全程马拉松以后,就很少考虑全程之外的比赛类目了,因为感觉很快就跑完了,不尽兴。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作为尚未毕业的学生,资金常短缺,也只能挑近的跑。所以2017年开始,也只是跑了4月9日的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因为隶属于咸阳的杨凌示范区,离当时我所在的兰州8小时普快火车车程。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5月29日的首届银川马拉松和6月11日的兰州马拉松,也是因距离相对近都在我的计划内。6月份硕士毕业,能以这样的情形告别大西北,个人还是很喜欢的。
这次跑“欢乐跑”也是缘分,在大论文提交盲审后,时间相对宽裕,就想着去自己比较喜欢的深圳找工作,众所周知,广州离深圳还是很近。然后幸运地得到了咕咚提供的一个免费名额,几个大学小伙伴在知道这个事后也盛情邀请我去玩。如此,就顶着导师交代的小论文没有成文可能被骂的风险,挑着去广州的最便宜的K586次列车,直奔广州而去。
广州之前已经来过几次,不过都玩得不深。上一次还是2014年头头还在华南环境研究所时,这次来广州,在启程去广州博物馆的路上,经过员村,经过华南环境研究所,我又难免感慨了一番。没想到头头看到我更新的朋友圈后,就给我打电话过来,聊起近况,满满的都是为天各一方,不知何时再见的伤感。虽然研究生期间算是天南地北走了很多地方,但行将毕业,以后参加工作后,时间就不会那么充裕了,我是有意留在深圳的,而头头在合肥,想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再见。
华南研究所且不去想它罢。至少这次来广州还是可以见到几个老朋友的。大学同学宝哥、夸夸和小明明都在广州,又合住在一起。尽管我觉得要找到他们的住处并不难,但宝哥还是执意来接我。到广州站的时候已然正午,5月的广州已经有了夏日的闷热,两个人碰上面后也是龇牙咧嘴地嫌晒。已经是领取参赛包的最后一天,我想着领完参赛包也就心安了,却记错了参赛包领取地点,直接从广州火车站去了小蛮腰。到了才意识到把领包地点和比赛地点弄混了。只好又转车去海珠体育中心。现场工作人员和参赛选手倒是不多,相比于马拉松赛事,规模当然是不及的。
参赛物资领取现场宝哥他们的住所离第二天的起点不是特别远,12km左右。早上7:30开跑,我想着也是比较仓促,怕不好打车,干脆直接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就骑共享单车过去,每公里按保守6分钟算,就折合1小时12分钟。如果早上7:00到广州塔,那大概早上5:48出发。刨去洗漱的时间,5:20左右起床还是必要的。这样的盘算当然是囿于节约开支的考量,如果在广州塔附近住个酒店,上面的推算当然都是没有必要的。然而,一来现状如此,二来这样的住法有住酒店没有的乐趣——人情。不管是这次广州住在宝哥他们这,还是参加杨凌马拉松时住的民宿,都可以和朋友或者热情的当地阿姨聊天,这是当下别具一格的温情画面。旅行马拉松,想要跳离的,就是商业社会,越多人情,越温心。
第二天要跑步,酒是不能喝了。晚上和宝哥、夸夸去打桌球,这又能牵出另一段记忆。2014年年尾,也是有宝哥、有夸夸,还有荡荡和查查,从温州,从杭州,从兰州…在南昌聚了起来,虽然没有老同学十年、二十年再相见的感慨,但因为相熟,又深造的深造,工作的工作,彼此之间却是有说不完的话。当时,就是找了个桌球厅打桌球。所以两年过去,再去桌球厅打球,偏偏还是有部分当初的小团体,真是恍惚间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幸福,会畅想再过两年、再过二十年,再过更长的时间,甚至于我们成为一群老头子,还能不能聚一块吹吹牛,打打桌球。时间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明明在往前推进着,但有时看看身边这群还能一起侃大山的老朋友,好像又什么都没有变。
打完桌球,吃完饭,时间尚早,夸夸提议去看电影,忖着10公里也是可以完成的,就一块去了。正值阿米尔.汗的新作《摔跤吧!爸爸》上映,之前已经在网上看到一众的好评自不必说,其实一直都没对他的电影失望过。最早是《三傻》,然后才看的《未知死亡》《地球上的星星》《偶滴神啦》,都印象深刻。往往被他电影里的社会责任感感动,女性平权问题、填鸭教育问题、强奸问题、问题儿童教育问题、宗教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竟然都能在他的电影中找到。最后这部新电影果然也没有让我失望,甚至于被里面的热血感染。看完电影还久久地回味着里面的情节,顺便意淫一下,第二天的欢乐跑,我会不会也成为我自己的英雄,10公里跑个29分钟什么的。电影有欢笑,有泪水,有感动,有热血,以至于我们三个出了电影院回住所的路上,还相互调笑着,夸夸指着一个高压线塔说那是广州塔,我顿时觉得很有意思,还专门发了个朋友圈一脸崇拜模样表示自己相信了那是广州塔云云。
回到住处已经十一点多,洗完澡已经将近12点。因为担心第二天的匆忙,于是又把号码簿在衣服上别好,参赛包里放好充电宝和纸巾等,运动短裤也摆放好,才放心地睡了。有时候对自己的睡眠质量颇为自信,失恋、考试失利什么的,各种情况,从来没有失眠过。另一方面,又大大地觉得自己靠谱,因为不管第一天多晚睡,第二天都可以按时醒来,不误车、不误实验、不误跑步…
5月7日早上5:14醒来,虽然订的闹钟是5:20的,又一次迷失在自恋中。洗漱完,检查了参赛包里的东西,穿好衣裤,就出门了。这个季节的早晨真是舒服,穿着T恤短裤完全不会觉得冷。找了一辆共享单车,就奋力开骑了。因为有热身的打算,所以骑自行车的时候速度还是偏快,至少比保守估计的6分钟每公里是快多了。早上马路上也没什么车,简直畅通无阻,过广州大桥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参赛选手稀稀拉拉地往广州塔那里赶了。过了桥,人就更多了,这也是线下比赛的魅力所在了,看着这么一大群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对于平时习惯一个人跑步的自己来说,每次都能产生深深的震撼。像是找到了组织一般的亲切。当然,欢乐跑(广州站)的比赛规模相对于马拉松比赛还是小的,5000多人,这一般顶多算马拉松赛事中全马的参赛人数,甚至还不足。
天阴沉沉的,看着都是一副要下雨的样子。这倒是给广州的高建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美感,像是电影里风雨飘摇的前奏。比较杰出的代表,就是被誉为“小蛮腰”的广州塔了。在风雨将近的氛围下,不用PS就能有大片的感觉。
广州塔赛道按照特邀运动员、欢乐英雄(往年参加欢乐跑成绩在各自性别最好成绩+18分钟以内)、A区(个人最好成绩1小时以内)、B区(个人最好成绩1小时以外)顺序排布参赛选手,不过也是有人簇拥着往前挤,大概是想要赢在起跑线上,以便让自己的成绩达到“欢乐英雄”标准,赢取“欢乐英雄”戒指吧~当然,事实证明这倒是很有必要,以我自己为例,最后的净成绩为47分09秒,“欢乐英雄”标准是49分54秒,其实也是差点就不能如愿成为“欢乐英雄”了。我整个过程的配速是4分56秒,但我第1公里花了7分零3秒,就是因为前面有诸多选手,完全跑不开,直到跑到第2公里后旁边才渐渐宽敞了些。但我倒是没再往前挤,虽然很想要“欢乐英雄”戒指,但自己平时10公里一般也是跑50多分钟居多,而最佳选手成绩一般在30分钟左右,加上18分钟就是48分钟,即便我拼尽全力也未必能获得“欢乐英雄”称号,所以索性也就不往前钻,随缘罢。
发令枪一响,大家也就或快或慢地出发了,感触比较深的是,不同于自己跑全程马拉松的时候,从一开始就要全力以赴,没有多少调整适应的时间,况且虽说说戒指随缘,但还是满脑子的“戒指戒指戒指”,完全无法慢下来寻找节奏。只是人群拥挤,很多时候无法顺利跑开,这在某种程度上倒是给了我热身的时间。没跑出去多远,阴沉沉的天终于没有让人“失望”,开始点点滴滴到噼里啪啦下起了雨。雨势越来越大,衣服湿了黏在皮肤上,鞋子踩起来有了“叽叽”的水声,戴眼镜的我眼前一片朦胧,看不见人,看不见物,只能凭借色彩来分辨前方是不是有“障碍物”,头发也被彻底过了一遍水,一揪一揪耷拉在额头、脑门上,没有几个人还能保持从容,没有几个人还能保持优雅,但,那又如何?大雨倾盆,丝毫没能浇灭跑者们的跑步热情,时不时的一声“长啸”又引来更多人的共鸣,看着一张张脸,没有痛苦,没有厌倦,只有激情的笑容,闪烁的亮眸。
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总感觉是选手们的斗志让天公也怕了一怕,折返的时候,雨竟然小了,又渐渐地悄无声息了。就这样,到了终点,欣喜的是,原来我竟然跑进了“欢乐英雄”标准,可以拿到象征“荣誉”的戒指了。随身携带的手机正面背面都已经布满水滴,只是没有再下雨,刚好可以央人帮我在终点处照张相,这算是每次跑马拉松的惯例了,只是10公里终究还是短,总感觉还没感受完就已经结束了。
完赛照完相自然是赶着去领完赛包、完赛奖牌和“欢乐英雄”戒指,虽然最终排名是500多名,但当时感觉领东西的人很多的样子,看来500个人也是可以拉出个大阵仗啊~完赛包还是挺好的,一根香蕉、一包酸牛奶、一瓶运动饮料、两个沙琪玛、一瓶矿泉水,都是赛后补充能量和电解质的好东西。奖牌一片金黄,一面上还有各种语言的“冠军”字样,完全可以拿来唬人;戒指材质不知道是什么,硬质金属,上面有五个跑者前进的形象和“欢乐跑”字样,戴在手指上倒很有《权力的游戏》的感觉,象征着荣誉的东西,总是可以很有引申含义。
完赛物品收拾好东西,取完包准备离开。小蛮腰在经过一场大雨洗礼后竟然是更加地明艳动人,升腾的雾气已经彻底地将它的尖顶笼罩,无限的东西总是给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云雾缭绕”的小蛮腰亦如是,神秘如同仙境。
再看小蛮腰只是天依然是阴沉沉的,没有开朗的迹象。终于还是又下起了雨,这时已经有不少完赛选手在路上往地铁口前进,大雨倾盆而下,又是炸开了锅。跑步时下雨,大家尚且可以激情向前;跑完就不行了,摒除跑步时的热血,大家也都是在慌不择路地找地方避雨。赞助商的大棚下顿时人口密集起来,四四方方的大棚几乎都是均匀地分布着密密麻麻的人,偶尔有个不耐烦的,就扛着块纸板飞奔出去,给整个队伍带来不大不小的扰动。留下还在大棚里避雨的人有点绝望地抬头看着还在不停宣泄淫威的天空。
等了很久也不见停,想着浑身湿淋淋地很容易感冒的样子,还是决定不再继续等下去,“快刀斩乱麻”吧,一思量,人已经冲进雨里。
一直没有在广州作过系统停留,难得也没有什么别的重要的事,就索性打算多待几天。我对人文景观有天然的兴趣,第二天就兴冲冲地奔广州博物馆而去,然而来去自由不做攻略的弱点再次暴露无遗。骑行12公里,辛辛苦苦到达广州博物馆,才发现原来周一全国的博物馆都闭馆,吃了个闭门羹。
不过好在我订B计划也快,立刻决定去广州动物园。从小到大没去过动物园,这个缺憾总归是有必要填一填。不同的动物园有什么动物我不是很清楚,但对于我这个绝对的小白,一切都是那么地新鲜。小时候课本里面经常见的大象、长颈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面前时,那感觉简直梦幻。有那么几个场景是难忘的。
鳄鱼休息的时候竟然一动不动的,甚至任由别的鳄鱼趴在它身上。
鳄鱼孔雀开屏。曾听说孔雀开屏并不常见,只有在雄孔雀求偶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广州动物园却看到两只孔雀开屏两次。我看到的两只孔雀身边却都没有雌孔雀在,想想真是有点心疼。像是心疼孔雀,却也是心疼自己。
孔雀开屏在经过花猪圈时,还特意拍了张照片调侃了一下一个朋友,说他上班时间睡觉。
小花猪动物园逛着当然都是猎奇,但要实在说有太多的震撼之处倒也没有,感觉只能记录,却没有多少故事性。这就跟5月9日去华南植物园看植物一样,同样是涨姿势,但除了觉得有几株植物是之前听过没见过感到好奇之外,其他的也只是觉得好看就是了。
不过不同于去动物园,去华南植物园却不再是一个人。读大学那会认识的小呆逼如今已经在广州结婚定居,许久不见,为了能见上一面,特意把自己返深的时间延到她的休息日之后。不得不说,有时候投缘的两个人,真的很难因时间的流逝而出现感情的淡漠,无论表观上发生什么变化,一些本真的吸引着对方的东西,都不会变。小呆逼是个很懒很宅的人,出门也是去商场之类的地方继续宅。华南植物园她之前也没去过,我们下了地铁一路骑车过去,路倒也好认。整个下午我们几乎都泡在植物园里,走来走去,当然因为时间关系,其实主要是看了一下温室植物区,我觉得对小呆逼真是一种折磨,我是很爱动很能动的人,她却刚好相反,但为了我这个许久不见的老朋友,小呆逼没有情绪。一直以来,我都习惯一个人旅游或者出行,因为真的很怕同行的人有情绪,觉得不耐烦,以至于我担心TA的感受而毁了我自己的出行,然而小呆逼没有,我觉得这样的小伙伴,一起出行可以来一打。
华南植物园里最美的一处景致我都觉得不在需要另外收费的温室植物群,而是水边的几棵树,我并不认识,也没有铭牌,真是可惜,吃了个好吃的鸡蛋,却不知道这个鸡蛋叫什么名字。这几棵树长在水中,下摆颇大,很像以前在南昌工程学院看过的抗震性能极好的建筑。水质当然不够澄澈,一看就是富营养化的结果,但好在没有漂浮物,看起来这几棵树就像生长在一片纯净的玻璃面上,没有杂物干扰你欣赏的视角,纯粹而集中地把美展现在你眼前。
在水之央还有的,就是久仰之物现形了,比如用巧克力之母可可树和见血封喉。
见血封喉从丛林走进温室,见血封喉似乎少了不少锐气,倒是有点像动物园里的猛兽们,在炎炎夏日中趴在地上,没了猛兽该有的冷厉。
水族馆周围有个大池塘,水族馆的位置在水面以下,四面都隔着坚硬的玻璃,以便赏玩,这样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看惯了鱼缸里的活物,此刻倒有点像水中的鱼和龟透过玻璃在看我一般。
水中龟因为住在天河,看的地方在白云、在越秀,往来之间,一天看一个地方也是稀疏平常。临近毕业,时闲时忙,在广州终于也是不能久呆。可能性格所致,只要在一个地方呆上一阵,离开总是不舍,5月10日仍是骑自行车去广州火车站,想着用一种稍慢的方式跟这座城市好好地告个别,沿途倒是也能看到一些比较经典的地方,比如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比如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但都没有时间进去。也无妨,未曾徜徉处,付之明日,自然也就多了念想,会想着多来看看。记得考研那会,班长根据《中国近代史纲》编了个冷笑话:广州起义谁打响了第一枪?谁打响了第二枪?谁打响了第三枪?当时听到这个问题当然是一脸懵逼,直到班长揭晓答案。原来书上有原文:黄兴连开三枪,揭开了广州起义的序幕。也即是说,第一、二、三枪都是黄兴开的。这个看似无聊的冷笑话支撑了我整个考研期间并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久以前,我就曾在谈笑间说起广州,而广州,这座近现代史上无法抹除的重要城市,总是值得以后再来回味的,比如12月的广州马拉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