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系少年李白

道系少年李白

作者: 深夜冥想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20:14 被阅读0次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十几年前,我还记得满大街上,播放着许巍的歌。
    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做一个不愿醒来的剑侠梦。
    十几年过去,梦醒了,变成“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后来因为工作太忙就没去”。

    在古代有个生来就是卓尔不凡的锦鲤少年。
    他佩着一把饱剑,足履云鞋,潇洒走天下。
    这位抽中锦鲤的少年不是徐霞客,
    而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

    贺知章读过李白的《蜀道难》,惊叹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给李白起了个“谪仙人”的绰号。
    李白的出生可真有八卦奇闻。
    传说,李白的母亲在怀上宝宝后,在一夜做了个怪梦。
    梦见天上一颗闪耀白光的明星,那个光又闪又亮,那颗星又大又圆,在眼前飘荡。
    李白的母亲刚伸出收去摘,那颗白星快得迅雷不及掩耳,“咻”飞进了她的肚子里。

    另一段传说是,
    李白出生三天后,家门外有一位衣衫褴楼的胡僧路过化缘。
    胡僧看到李白父亲李客手上抱一个婴儿,哭的忒嘹亮,散发着不凡的气象,器宇轩昂。
    胡僧跟李客道贺,说他的孩子可能是天上的神仙降临凡世。我们为他祈福,助他在凡间顺顺利利。

    李白五岁的那一年,唐中宗李显复位,结束了武则天的统治。
    那一年,海外华侨李客从西域的碎叶城,举家搬到四川广汉。
    唐朝李氏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许多人修炼吐纳炼气的神仙之道。
    李客也特别喜欢道教,是道教经藏收集狂人。
    李白小时刚认得几个字,有事没事就翻开家里的道藏来看。
    李白后来回忆自己5岁诵六甲,《六甲》就是道教一种旁门左道的怪书。
    三国时期的左慈就凭着这本经书,修炼出怪力乱神的本领。

    李客对儿子的不务正业颇为头疼,担心他会成为神棍。
    逼着儿子多读诸子百家的经典,这一鞭策使李白“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
    才十岁,他把诸子百家与历史都读透。

    民国有一部小说叫《蜀山剑侠传》,在四川蜀地,环绕着白云缥缈的山峦,给人产生了神仙的幻想。
    之后不少江湖隐士在山上修炼,四川流传白日飞仙的剑侠传说。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对剑仙的幻想自小在就李白心里播下种子。

    李白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写出了《明堂赋》、《拟恨赋》,自比汉代的司马相如。
    但李白更喜欢剑术。
    疼爱儿子的李客,给儿子报了兴趣班,聘请小有名气的剑士。
    但是李白无论学什么都不费吹灰之力,半年时间他已经与老师打成平手。

    李白决心要上山寻找传说的剑仙...

    十五岁的李白行了弱冠礼,在古代他已经是成年人。
    他孑孓一人,跑上戴天山,寻访道士。
    可是道士连个影都看不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作《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纪念人生一次的旅行。

    戴天山的钟灵毓秀给李白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山上所有世俗的烦恼都会通通忘记。
    当李白听到著名的隐士赵蕤在戴天山上,李白迫不及待要想再度上山拜师。
    临走前,父亲李客赠送了一把寒光逼人的宝剑,并叮嘱李白,习剑是为了行侠仗义,不要胡作非为。

    李白在山上拜见了师父赵蕤,他的仙风道骨慑服了李白。
    赵蕤,号东岩子,他的厉害之处,有《长短经》作证。
    这部书奠定了历史著名纵横家的一席之位。
    赵蕤不会随便收徒弟,即使富家子弟原因掏出身家性命供养他。
    他眼看李白相貌清秀,很爽快地收了他做徒弟。

    李白在赵蕤身边三年学会了两件事:剑道、鸟语。
    赵蕤教会李白真正的剑道是天、人、剑合一,重剑无锋,养成一股正义凛然的气魄。
    李白把这样的气魄融合到诗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赵蕤在他的结庐附近有成山上百的禽鸟,鲜艳夺目。
    他时而虎啸龙吟,时而喃喃细语,说着常人听不懂的鸟语,喂饲被吸引过来的成群飞鸟。
    通过赵蕤的口传心授,李白很快就学会了鸟语,好像天底下再难的奇技淫巧,李白总能学会。

    三年拜师期满,赵蕤准备封庐下山,原因不是戴天山的租金上涨,而是不少人上山打扰赵蕤的清静。
    李白表示要誓死追随师父,
    他建议李白趁年轻该云游天下,但自己想找个清幽的地方安顿下来修行。
    师徒一场缘分到此,后会有期!
    恰好此时李白收到家里的来信,母亲病了,父亲盼李白常回家看看。
    李白匆匆赶回家里...

    回到家里,母亲看到李白成年翩翩少年,病很快不治而愈。
    李白在家里写诗练剑,蹲了两年,心里闲得慌。
    他自由的心,按捺不住,又想出去闯一回。
    李客隐约感到儿子不是池中物,将来会展翅高飞,但是内心太高傲,不如走远点,见识更多牛人,挫败他的傲气。

    20岁的李白再度告别父母,青衣宝剑,满怀壮志,往蜀中出发。
    他经过成都,如同一个乡下来的娃儿,第一次见识大城市,他登上散花楼,“今来—登望,如上九天游”,激动得快落泪。

    大都督府长史苏颋在成都,李白素来闻他吝惜人才,于是乎拿出最得意的诗文,登门拜访。
    苏颋看过李白的诗文后,向群幕称赞李白天赋过人,文章秀丽,有大家风范,但是风格还没臻于化境。继续努力,假以时日,必定声名鹊起。
    苏颋夸了李白一顿,但是对于仕途的提拔,却只字不提。
    言外之意就是,骚年你牛,你很棒,你很帅,但我不会举荐你,你还是安心读书,参加科举吧。

    李白自诩“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要他为了应试而读儒家五经,简直要他的命。
    应举是不可能应举的,这辈子不可能应举的。
    他首次吃了闭门羹,马上拾起包袱,向峨眉山走去,继续寻仙。

    李白登上峨眉山后,大赞“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然后继续怀着“倘遇骑羊子,携手怀凌日”的梦想。
    李白在这遍净土住下来,每天跟僧人道士坐而论道,研习诗作,挥剑起舞。
    峨眉山上,李白还遇到一位抚琴吟唱的和尚,两人惺惺相惜,和尚为李白弹奏一曲,李白为和尚赋诗一首: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那些世外高人,使得李白的心悦诚服。
    李白越来越迷恋道家思想,向往那些来去无踪,缥缈无影的剑侠。
    他还萌生出家的念头,追求永恒的天上仙境。

    但是想起一事无成的自己,还想起家里患病的母亲。
    李白的思绪又回到人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他下山赶回广汉的家...

    母子心有灵犀,回到家里李白发现母亲病危,没多久的日子就病重离世。
    李白为母亲送行后了,过完最后一段家里蹲的日子。
    很快李白又双叕向父亲提出环游全天下的计划。
    这一次老父亲想表示反对,但是欲言又止,他知道儿子大了留不住,扬扬手默许。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25岁的李白心境与以前有所不同,剑侠梦他埋藏在心底里,带着政治抱负走出了蜀地。
    李白认同功成身退的人生,再没有建功立业之前,他是不会退隐的。
    只要生活中能有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
    他就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系少年李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ok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