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应该是日更的第30天了,从开始的下笔困难,到现在的比较顺畅,坚持是功不可没的。
随着日更时间的增长,越来越感觉到读书输入的必要性,没有丰沛的源头之水,哪里有润泽的文字。
冯骥才的散文《日历》,开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是如何引发作者对生命的哲思的感悟呢?
首先从日历本身的特点写起,日历需要每天扯下一页,每扯下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尚未到来,我们可以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去对待明天。
从日历到写人,写人在一页页日历中的容颜老去,写生命的不可逆转,写一页页被撕掉的时光,最终剩下的是只有白发、皱纹、和消耗中日渐衰弱的身躯。这是每人共有的经历。
一场地震,作者独有的经历被他清晰地印在了日历中,或者说,日历中的这一页让作者刻骨铭心。因此,日历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它是生命忠实的记录。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记忆会成就人,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
作者从人的记忆延展到城市的记忆、文化的记忆。这些不是被动被记忆。需要我们用行动去创造,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
总而言之,日历记载的不仅仅是时间、自主选择的希望,还有生命价值的独特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