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对论:不比较一下,怎么做选择?
1.1 我们必须在比较中才能做出选择
定律一:
我们很难对一个陌生的概念进行价值判断,必须有一个比较,才能辅助我们对事物进行估算;
所以说,我们很少做出不做对比的选择;
《经济学人》杂志网站价格案例:
在***电子版59美元,纸质版125美元,纸质版+电子版125美元,***这三个选项的选择上;
商家故意提出了一个理性选择上无意义的纸质版125美元的选项;它的出现,为举棋不定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对比;让消费者放弃选择59美元,而选择显而易见的125美元,虽然它的价钱更高;
其实除了诱饵,也是给消费者了一个思维捷径,思维捷径的力量是巨大的;
同样的手法举例
1.中档饭店为了卖50块钱的菜,而推出88元的高价菜,从而让消费者做出看似折中的选择;而88元菜则是“诱饵”;
1.2 我们喜欢比较容易比较的事物
定律二:
我们更喜欢比较容易比较的,避免比较不容易比较的事物;
举个例子:买鼠标
现在我们对鼠标不了解,现在鼠标突然坏了去买个鼠标,一个有经验的店主会给我们三个选项
A鼠标:电竞鼠标
B鼠标:普通鼠标
B-鼠标:普通鼠标 颜色难看
我们在这种选择中,往往会选择B鼠标;
因为我们对A电竞鼠标并没有多少认知,而对B和B-建立了比较认知,因为他们是相近的概念,容易比较;
其他例子:选择旅游产品
1.我们去旅行社选择线路,一个去泸沽湖+双飞,一个去稻城亚丁+双飞,现在很难选择;但是如果加入一个稻城亚丁+高铁(价格相差无几),那么我们就会大几率选择稻城亚丁+双飞,因为有高铁版的诱饵让我们很容易的产生了比较,容易做出非理性决定;泸沽湖则非理性的败下阵来;
1.3卖面包机、相亲、总和别人比高下
案例:卖掉滞销的面包机?
Chanllge:首次推出的家用面包机,在商场无人问津,怎么办?
IDEA:推出一个新型号的面包机,比这个面包机个头儿要大,而且贵很多。
最终销量上升,显而易见,个头儿大的面包机就是”诱饵“;人们面对一个新事物时,会想买一个相对入门的尝鲜,降低风险;不会选择太大专业更贵的。而大”诱饵“让顾客有了比较,给自己买面包机建立了理由;
”我不太懂面包机,真买的话,我该少花点儿钱买个小的“
应用:如何出去相亲?
当你出去有一个重要的以相亲为目的的局时,尽量带一个和你风格差不多的,但是各方面都比你差一点也别太龊的哥们、姐妹当僚机;这样,即使你在一个人的时候不是太出众,但是在对比下,你就会变成最靓的崽;
在一个妹子水平不咋地的KTV局里面,你也会在短时间对比出来一个最好的,然后觉得她还不错。但是在平时,可能都不会多看一眼;
我们总和别人比较,而影响自己
高管薪资披露案例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觉得高管们的工资太高了,达到普通工人的131倍。当局希望通过披露高管工资的方法来制止工资过高;
然而适得其反,大家知道别人的工资后,都觉得自己工资太少,最终高管工资更高了,达到300多倍;
因为大家知道别人比自己的工资更高后,往往会和自己对比,产生不满足,从而追求更高的工资;
高管们形成攀比工资的习惯;
”除了工资最高的那个人之外,所有人都会觉得工资太低"
我觉得,公司的薪资“背靠背”制度,就是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
“一个人对工资的满意程度,取决于他是否比小姨子老公挣得更多”啊哈哈哈哈哈
1.4相对论的怪圈
有一天,你要买个钢笔
有一天,你去文具店买钢笔,25块钱,但是你听说15分钟路程外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只要15块,你很可能就去小商品城买15快的钢笔,省下这10块钱了;
有一天,你要买衣服
有一天,你去商场买一个心仪已久的衣服,总共需要700块;但是你听说15分钟外的店卖690,你就不怎么想去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怪圈,同样是15分钟,同样是10块钱,但是当比较对象从25变成700,你就没动力省这个钱了;
你的值得不值得,取决于比较对象;
类似例子1:汽车座椅
我们情愿花5000块钱升级汽车座椅,也不愿意买一个全新的更香的客厅沙发;尽管我们知道,在家的时候比在车上的时间多的多;
如果想要逃离这个怪圈,就得看透这一切,尽量缩小自己的比较圈子。从而让自己不要无意义的比来比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