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如看淡》是林清玄的一个散文集,读林老的这部散文集后,但以该集的题目作为今天的话题。
读这部散文集不同于别的散文集,也与林老其它的散文集有所不同,这部散文集似乎更能表达林老的佛学思想。这一感觉在阅读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得到。
经过佛学修为的大都有一颗波澜不惊的清净之心,当然这需要达到一定的层次,相信林清玄已经达到这样的层次了,而我们作为普通人,大都生活在一个名利的世界里,都在时时刻刻遭受着名和利的折磨。
在有修为的大师眼里,普通人的名利观就是一种折磨史,但普通人却毫不知觉,还都乐此不疲地重复且前仆后继。
今天意外接到一个不相熟悉但却是同仁的远方朋友的电话,想必是这位大姐因名利所困,想向我“打探”一些消息或是一种倾诉。因为,向我倾诉并不需要有所顾忌,也不存在面子问题。这位大姐明年退休,想在退休前解决一个三级调(相当于该级别)的待遇,但实际操作可能有难度,自己感觉希望不大,所以心理压力大,需要发泄,于是选择了倾诉。
当然,追求名利并不是不好,也不是说大家都不去追求。追求还是有必要的,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最起码的就是工资待遇的不高。我们都说“见钱眼开”,哪有跟钱过不去的呀,能在退休前提高一个工资档次何乐而不为呢?傻子才不要呢。
但是,好事人人想,事实却有时候并不如愿。你想是一回事,条件允许不允许、领导想不想给你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愿的事十之八九,我们该怎么办呢?难道就为此过不下去了吗?
当然不是的,几事看淡才是我们的生活态度,总不能怀着一时的不如意过一辈子吧。要做到凡事看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否则的话,生活中就不会存在那些自寻短见的例子。
失恋了想不开,寻死觅活;落榜了想不开,离家出走;立功受奖得不到想不开,郁郁寡欢等等,这些人盲目地以为自己的自残能够换来别人的痛苦,但局外人心里都明白,他们这样只能伤害自己、毁掉家庭,除此之外,对任何人没有任何的影响。
林清玄修佛,自然会提到许多大师观点。在此引用寒心禅师诗:
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
教我如何说。
明月为云所遮,我知明月犹在云层深处;碧潭在无声的黑夜中虽不能见,我知潭水仍清。那是由于我知道明月与碧潭平常的样子,在心的清明也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