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每次穿过这片修修绿竹林,有“暗入商 山 路,樵人不可知”的窃喜,这里经过一段红色的木栈道,然后登上宽阔的石台阶,无“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之喟叹。看到有勤快的保洁阿姨在扫落叶,“勤工但迎扫,时有闲人到”。一眼前这个是石室岩气势雄伟的山门,有个写着禅字的照壁。石室岩始建于唐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石室藏烟”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今天我从山门左侧的老路上山,踏着青石铺就的石阶走进清幽宁静的世界,这里人迹稀少,感觉有些凌乱萧寂,幸得有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增添了暖意,有鸟儿的鸣叫声带来了生机,忍不住驻足舒展一下筋骨,继续向上前进吧,这里有几棵百年老油杉树,古木连空高耸入云,树下尚存一块宋代书法家方左钺写的‘伏虎岩”3字篆书崖刻。
云霏霏兮承宇,万道霞光冲破云层山下城中高楼林立。前方高台石壁上悬有有金光闪闪六字真言“南无阿弥陀佛”,给我以满满的安全感。
这里是寺庙主殿。据说素服秽身勿进,今天我不方便进去,来一起看今天的主角砖塔。
好,我在这里小憩一会儿,赏花间蜂舞,看屋顶鸽飞。趁这个休息我大致介绍一下
哈哈点个赞、继续登山!
石室岩砖塔吧,
史载石室岩砖塔初建于唐朝,原来是一座五级石塔,北宋时便有“石浮屠五级,今圮”,南宋时期当地著名词人刘克庄曾经撰写塔铭。其后几经废兴。明代在石塔旧址上重建砖塔,因受佛经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影响,砖塔改为七级方形砖身木檐楼阁式塔。
现存砖塔为明代原构,方形七级楼阁式,用巨砖砌叠,中留通心孔,天井状,各级放两门两龛,上下层错开,砖塔高约二十米。塔身由长约四十七厘米,宽约二十五厘米,厚约六厘米的红砖垒成,以白灰构缝。三点八六米长的青条石筑就的塔基牢固如初。每层原有的木构回栏式塔檐虽因年久脱落无存,仅余塔檐的建筑痕迹,扦木穴孔尚在。然其无檐砖塔古朴庄严的形象,却也富有独特的立图案感。
这座砖塔是石室岩的标志。从市区远望该寺,砖塔在满山苍翠中巍然矗立,每当春日晨昏,石室岩常有云雾飘浮缭绕,绕过塔身及丛林灌木之间,雾气氤氲,忽隐忽现,颇具“绿树迷离古刹前,缥缈云山深莫辨”的诗情画意,因而有“石室藏烟”之誉,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寺后山龙舌石上有古榕盘石而生,枝繁叶茂,绿荫蔽天,清进士陈池养有诗赞曰﹕“石室空山兽伏虎,根盘古木欲乘龙”。
拾级而上,每广隔一段都有形状各异的亭孑供人休憩歇息,向上看很陡,努力向上攀登中
石室岩傍依莆田市区,风光宜人,空气新鲜,也是吸引人们上山来的因素之一,故早晚来此登山晨练,我也是其一。
到山顶了,这里有楼阁亭榭供游人们歇息,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远处可见天马山顶的天马阁,下次去那边看看。现在下山了,稍息也远眺壶山俯瞰兰水一下。风和日暖中再次回到红木栈道上,心旷神怡又见“檀 栾 映 空 曲,青 翠 漾 涟 漪。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