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周国平老师的书,在此之前也读过他的很多作品。怎么说呢,于我的感觉就好像是目前自己的精神境界达不到的一种心灵视野的追求与开拓。
在一本书里,可能它其中的某个点,恰巧就是你现在面临的处境与困惑,往往这个时候,我们总希望能找到一个答案,可是谁能给你答案呢?没有人。即使是你的父母,可能也会无能为力。我想到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去看书,看书里作者的观点,你是否赞同,如果欣赏,不妨把他的观点当作参考答案去试一试,也许慢慢的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本书,一开始就告诉大家要认识你自己。那是怎样的自己呢?大家都知道,每个人一生只能活一次,却很少人去想明白你对于这个世界而言,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精神的最高境界即是灵魂的觉醒,而到达这一层面的途径便是信仰与智慧。
我之前是没有什么所谓的信仰的,因为我足够相信自己的唯物主义的价值观。我始终相信事物的客观性,也坚信任何事情都有源头,相信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我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就是人是具有思维性的,你所有的想法其实都是自己主观上的判断,这本身就不具备客观性。
生命本来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正是人们力证自己活过的一种表现。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很多,尤其当下的年轻一代,比如我,从小到大,小到考试的失利,大到失去自己的亲人,经历人世间的亲情,爱情,友情,总有一些事情,开始超出自己理解的范围,开始寻求不到答案的时候,我开始想去找一个依靠,一种精神上的支撑,所以我像大多数的人那样,开始相信上帝,相信轮回,努力学着包容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与事,也希望这辈子能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
我开始去敬畏这个世界,发现自己的渺小,却也从这本书中明白,于世界你可能微不足道,但世界于你亦然。那些事业的不如意,感情的失意,生活的窘困在这两者面前仿佛少了一些分量,是否会让你自己轻松一些呢。
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对我现有的观念进行了更新。比如:己所欲,勿施于人。这是我自己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而往往你认为对的好的正确的东西,却不是别人的喜好与标准,强加于人的结果比不欲而施于人的更可怕。比如,独处。我自认是一个不会独处的人。在此之前,我一直都觉得独处对一个人没有什么好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独处的结果必定极端。但往往善于与人交际是体现一个人能力的标志,独处却比之更为重要。独处的魅力在于思考,在于你与灵魂的交流。有时候,在处理问题时,你的理智会给你一种方法,那你心里也还有一个声音,似乎不受大脑的控制,同时发声,也给你一个答案。而在独处的时候,我们可以认真的与心里的那个我去沟通,去相处,而两者如果共同提升,那或许你就已经不是一个平凡的人。所以,独处可以让你欲灵魂沟通,让你更清楚的看到自己。这便是一个自我充电的过程。
读了这本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开始重新看待自己面临的种种问题,开始努力尝试与灵魂沟通,开始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也慢慢的明白,如果说这是一种成长,是自我主观世界在遇到客观世界的撞击,我所应该做的绝不是去适应,而是一种选择性的接受与对它的改变。因为,我之宇宙纵然渺小,但如果没有我,那它也必定没有意义,它的存在也是虚无的。
生命本来没有意义,是我们自己在创造意义,以此证明自己存在过,那所有喜怒哀乐的前提,都应该是善待生命本来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