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657390/342048b4449a9062.jpg)
心智开发 心智开发的主要内容:
1,全面了解自己
2,认知角度
3,解读欲望
4,圆融关系
5,净化心灵,活在当下。
第一个主题:全面了解自己
自己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 例如:现实中的自己对于外界如何互动的方式就不太了解。
一,对外以波的形式交流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都是对外的,只有意是内在。意虽然是内在,也是对外的眼、耳、鼻、舌,身接收的外部信息,组成了「意识」的形成。 就像我们看到的这个大千世界一样,我们认为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我们接收到了大千世界反射到我们眼睛中的光的反射波。也就是说眼睛接收的是光波。
眼睛接收光波,耳朵呢,耳朵接收的是声波。你所听到的一切,可以组成一个声响世界,不管多么复杂的声音都统称为声波,高于声波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声波的声波是次声波。
我们鼻子闻到的一切气味,是气味波。舌头尝到的各种味道,和手、身体触到的一切东西,都是通过神经线传递给大脑的"有线波"。 身体所感知的冷和热,是温度的辐射波。
我们用的语言是声波。我们大脑的思维活动是脑电波。 就是这样的事实,很少有人知道。
二,古代人对自己的了解
我们老祖宗所知道的,我们知之甚少。例如 恐伤肾,忧伤脾,悲伤肺,喜伤心。都是如此。从另一个角度看:如金,木,水,火,土,五行。它们的相生相克关系是很明显的。我们的古代人,把这种关系放在五脏六腑上,五脏六腑马上就有了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黄帝内经>>讲的,我们的情绪和我们的脏腑有关。喜伤心,也就是说,当你大笑〈过分、过为的大笑〉时,和幸灾乐祸的开心时,对你的心脏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反过来你常有偷着高兴和幸灾乐祸的心时,这时要注意你的心脏了。气伤肝,也就说当你经常生气,你的肝部就会有涨的感觉。这时你的肝己经被伤害了。
还有:我们的精神面貌和我们的脏腑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魄力,魄是肺之神,力是肾之神。神的意思是:生命运行的最佳状态。只要一个人外显出魄力来,就表明此人肺和肾是很健康的。精神也是这样,精是肾之神,神是心之神。很有精神的人,说明此人的肾和心的功能很强。意志也如此,意是脾之神,志是肾之神。有意志的人说明脾和肾很好。聪明也这样,聪为肾之窍,明为肝之窍。只要这个人聪明就表明他的肾和肝很健康。当你明了人体的这些内容时,尽管你不是医生,见了人你也能知道他的身体状态。
三,我们的思维方式
从思维方面看:我们对自己了解的也不多。下文是我和別人的对话,转载过来看看。
行者: 在看您那本《禅不是修出来的》书时,看到书中常提到人有两种思维方式,一是逻辑思维,二是图像思维,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思维有很多不同之处,就像有些人执着在一点上,谁说也没用,也有的人头撞南墙不回头,他们的逻辑去哪里啦?
愚仁: 所谓的逻辑、图像思维,是指正常的人说的,还有一部分人是非正常人。 就像你说的固执在一个点上的人,这种人的思维方式是点式思维,他们的生命自由度几乎等于零,没有灵活性。 你说的撞到南墙不回头的人,那是线性思维,他们活在一维里,只有一个方向,虽是一个方向,也要比点式思维方式的生命自由度要大得多,因为用数学模式看,由无量个点组成一条线,它的自由度应该大了无量倍。
正常人的思维方式是二元思维方式,也就是二维思维方式,所谓的平面模式,它是由无量条线组成的。如:有对就有错;有善就有恶;有个好就有个不好;有阴就有阳;有个有就有个没有,二元思维方式要比线性思维的自由度又大了很多。
还有一种思维方式,叫做立体思维或三维思维方式,二元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对比的方式,但谁也没注意到有个知道的“知”在。如有个对错,知道对错的知,它不是对也不是错,知象个旁观者一样“看着”对错的发生,这样的思维方式称为立体思维,它跳出了事物的本身,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解决问题,这样其自由度要比二元思维方式的人大很多。
行者: 有没有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愚仁:还有一种思维方式,它打破了人们的空间概念,没有从这里到那里的感觉,那就是“无我”状态,也就是前念已灭、后念未起的“之间”,这个之间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自己成为这个没有,因为它是个没有,所以它是全然的接受,它全然地接受宇宙的一切,它是个全息。给人的感觉是“我”是一切,一切是我,我是宇宙,宇宙是我,所有空间概念被打破,如是去,如是来,也无去无来,知与无知并存,这时其生命的自由度是无量的。用我们的有限开发我们的无限,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行者:您在前面说,人有几种思维模式,点式思维,线性思维,二元思维,还有跳出二元的立体思维模式,您说的还有更高维的思维模式,突破时间的思维模式和突破空间的思维模式,我想知道高维度的思维模式是不是最好的?
愚仁:不是,没有好与不好,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只要不执着就可以。执着在一个点上或一条线上都是不对的。
行者: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吗?
愚人:点式思维:在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时,就需要聚焦在一点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解决和处理问题。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就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当他把他要解决的问题完成后,思维模式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二元的思维模式。
线性思维:在处理系列问题时,就需要线性思维,一环扣一环的连续下去,处理完第一环节第二环节紧接着就会出现。就这样一个点接着一个点,组成了一条线的思维模式。
二元思维:在分析问题时,把一个东西分成二元,如一张纸有正面有反面,一张桌子,有桌面有桌底,一个容器有内外,距离有长短,还有对错、善恶、好坏等有对比性的思维,就是二元思维模式。
三维思维<立体思维>:"还有一种模式,是三维思维模式。就像法官在做法庭调查一样,跳出事物的本身,作为一个观察者来观察事物,观察者不是甲方和乙方的任何一方。这种模式就叫三维模式。"
突破时间概念的思维模式:那就是你的想像力,你可以想过去也可以想未来,不受时间的限制。一旦启动这种模式,大脑就会出现图像,我们称它为图像思维。这样的模式人们不想承认它,因为它虚妄不实。
突破空间概念的模式:给人的感觉是:<我是一切,一切是我>的「无我」感觉。它好像离开了人的思维,不经过大脑的思维直接呈现,是没有大脑指挥的一种自动行为。这种现象大多出在画家,习武者,和认真工作的人身上,及显现在佛、道修行人身上。这种现象就象电脑下载文件一样的感觉。 不管哪种思维模式,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有用的,不能说好与不好。
但是,如果执着,你就会死在一个模式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就是住在了一个点上,或者成为撞到南墙不回头的线性思维者。还有那些思辨者,以二元思维模式辨论问题,会一直活在二元对立里。不住在这边,就住在那边。还有一部分人执着在幻化(图像思维)里,把他的幻化思维当成神通,到处炫耀, 这些都不是正常现象,要注意。
四,人的全息性
前面已讲过,人与外界的联系是以波的形式交流。这个世界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 物质与物质之间是以波的形式相互影响。物质的种类也是以波的形式展示出来。波就成为无处不在的"东西"。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一个晴朗无云的夜晚,到一个空旷的地方,伸出一个手指头,这个手指尖上应该找到天空中所有星星的星光。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这个手指尖含着天空中的一切信息。这种信息就是光波。这种现象被称作「全息」。
而我们人类,每个人都比指尖大,但谁也没有感觉自己是全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人类悲哀的地方,因为人是活在两种状态里,"有"和"没有"里,我们只知道活在"有"这个层面里,不知道还有个"没有"。
整个大宇宙也应该这样分成两部份,物质的〈星系,总星系〉;非物质的〈虚空〉。 我们人一直把"有"当成了自己,而"有"是不稳定的,时时处在生灭中。 真正的自己应该是那个"没有",那个"没有"才是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自己。
当我们的意识融入空,也就是那个"没有",我们就会感觉自己从来没有生过,也没有死过。感觉自己是空,失去了一切的依靠,十分的孤独,这样的孤独现象不过几分钟,之后就是一片寂静,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正因为它是个"没有",它包容着一切的"有"。这个"没有"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它才是真正的自己。因为它含着一切的"有",所以它是个全息。
我们之所以没感觉到我们是全息,就因为我们的识性没落在这个"没有"上。 现在世界上在心灵方面的研究,大多都没离开"有"的范畴,不论他是哪个星球来的,还是其他维次来的,都在"有"的范畴。而我们人的空性含着这一切的"有"。而我们的空性时刻都在陪伴着,没有离开过。
例如:我们每说一句话,就有几个音符组成,音符与音符之间,这个之间就是个空,就是"没有"。同理,念与念之间,就是前念己灭,后念未起之间,就是空性。它就是全息,它含着三维空间的一切,它含着所有的维次。如果你真的圆融于空,“你的”空性含容所有的维次,光临这些维次就变的十分方便。通过 看了以上 的论述,你觉得你对自己了解多少呢?,
第二个主题 :认知角度
角度,什么是角度,我们给角度下个定义。角度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一个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随着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标准。
一,角度,
我们会拿着这个角度对待我们周围的人,事,物。然而人们的角度是不同的,世界上有七十亿人,就有七十亿个角度。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两位角度完全相同的人。 既然这样,角度是哪里来的呢? 角度是在我们生命成长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们的出生地点不同,出生时间不同,接触的社会成员不同,接受教育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才建立起了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角度。对身边的人、事、物的角度,只有相近没有相同。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处理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个世间不管什么事,都有两面性。角度也不例外。从表面上看,没有正面角度也没有反面角度。但是它的作用是两面的。 如:"赚钱":谁都想赚钱,站在赚钱的角度上,会出现两种行为: 一种行为是牢牢抓住赚钱这个目的,一心赚钱,其结果,他是赚不了钱的。为什么呢?当你站在赚钱的角度上时,你的大脑就会不断的想赚钱的事,钱、钱、钱、满大脑都是钱。其实,当你想赚钱时,是个思维活动,有思维就有脑电波发出。人能发射脑电波,就能接收脑电波,这样的脑电波,直接作用在你的客户身上,你的客户接收了你这样的脑电波,他不情愿让你赚他的钱,他会下意识的远离你。结果是赚不到钱。 第二种行为,同样站在赚钱的角度上。但这种行为不是整天只想着钱,是想怎样能使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好,怎样让自己的企业服务于大众,让更多的人受益。怎样做才能养活更多的人。这样的脑电波发出去后,也是直接影响他的客户和员工,当他的客户接收到这样的脑电波后,会不由自主的接受他的服务。这样反而可以赚到钱。 这就是角度的力量。
角度人人都有,并各不相同,这个世上并没有对错,「所谓的对错是超越了做人的游戏规则」只是角度的不同,而自己的角度自己又不知道。自己所强调的理由,都是为自己的角度辨护,名曰讲(自己的)理。各人站在各自的角度上,不理解他人的角度。这样就造成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社团与社团,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冲突,会造成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不和,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敌对。所以,不了解自己的角度是个很危险的事。
二,行业中的角度
不同行业的人其角度各不相同。 例如:当老师的,她站在她要教育人的角度上,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以教育人的身份出现。见了父母教育父母,见了孩子教育孩子,见了爱人教育爱人。见了亲戚和朋友也教育他们,以教育人自足。不能及时的转换角色,导致教育者的孩子,不能被教育好,他们的孩子多数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孩子逆反,什么都不学啦。「这样的孩子还是不错的」。要么孩子被老师和父母彻底打倒,再也站不起来啦,只好在家做宅男宅女。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根本不知道,学校里的一百分放在社会上,分文不值。当孩子不能在社会上立足时,父母还说自己的孩子无能。 现在百分之九十五的家庭,有个牢不可破的角度,即: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课堂听讲,这就叫学习。放着个大千世界不让他们去学,把他们规范在那么小的空间里。真怪,不知道这些孩子的家长怎么想的,真的不能理解。
医生也是如此,站在他是医生的角度上,在他眼里,人人都有病,都是病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怕病菌传到他身上,到处都有病毒。多数当医生的都不会转换自己的角色,见了父母不知转换成儿子,见了儿子不知自己是父母。见到朋友他无法和别人做朋友,到哪里都是医生。 做警察的,把百分之九十的人当成疑犯,有时连自己的上下级都怀疑,包括自己的家庭成员。警察也存在不能及时转换角色的问题。
做领导的也是如此,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以领导人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是领导,在爱人面前是领导,在父母面前还是领导,在下属那里是当然的领导。只有在他的领导面前不是领导。除此之外,到哪里都是领导。他们也存在着不能及时转换自己角色的问题。 老板也是这样,他们也没有跳出自己的角度,被自己的角度严严的控制着。
没有被自己的角度控住的人,他的事业会是一种发展的态势。什么时候被自己的角度控制住,什么时候他的事业开始停止不前,或走下坡路,越来越难做。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角度,跳出自己角度的控制。他的事业就会有转机或有大的发展。
三,认识角度
人人都有角度,角度就不是真理。这个不是真理的角度却控制着所有的人。没有几个能够跳出来,看清自己的。 目前最突出的矛盾点,就是成人与孩子。其中家长与学生,老师与学生,最为突出。家长和老师一点都不理解学生,好像家长与老师压根就没想去理解学生。当我们和学生座谈时,发现她们却很理解家长,也能理解老师。从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家长老师从智力,理解力上看,都不如学生。当然我们的调查,只是设计几道问答题,分别让他们给出答案,也不算是调查。只是我们的角度而已。
学生是什么角度?他们为什么能够理解家长和老师?而家长和老师不知道自己有角度,就不能理解他们。 我们先分析一下学生的角度,一个人从零岁开始慢慢长大,一直在学习。建立起一个学习的角度,学习的范围应该是这个大千世界。他见什么学习什么,初学时,没对没错,无是无非,什么都可以吸收。这时的孩子他的视野是无限的,不受对错的束缚;不受是非困惑;不受好坏的干扰;不受善恶的控制;不受行与不行的扰乱。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想象力,应该是天马行空的,无拘无束的,有无限的创造力的。 因为他们是孩子,心很清静,能够接收成人的脑电波,并能清晰的解读脑电波的内容。这是孩子们了解大人的主要途径。当你很平等的与他们交流时,他们就能把大人很细微的想法讲出来,所以他们能够很好的理解家长和老师。
再来看看我们成年人,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角度,不可侵犯的概念。再加上对、错;是、非;好、坏;善、恶;行与不行等框框。不但把自己牢牢的束缚住,拿着这些东西对待周围的人、事、物。这些人没有法律,没有制度,只有他的概念与角度。人到了这样的状态,首先受害的就是家人和孩子。如果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想想就能想出来。
现在整个教育界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并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只是自己的角度,自己把自己障碍住了。现在的教育模式,形成了一个体系,想突破这个体系,就须先突破自己的角度。 现在的主流角度是:孩子小,孩子什么都不会,不懂礼貌、不懂生活、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不慬社交、不懂人际关系,等等。认为孩子离开成年人他们无法生存。这就是这一代成人的角度。
其实这一代成年人,不但不懂孩子,他连自己都不懂。就拿孩子来讲,他们的出生,是带着这个时代全部的信息来的。孩子们出生时所带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我们的信息量。我们对他们的任何教育,都是一种束缚或限制。在孩子看来,这是个神奇的世界,之所以神奇,就是他们带来大量的信息有待落实。按照他们的信息量,他们不去上学,也比我们强多啦。只是这种信息是潜伏着的,他们内心知道很多东西,但又用语言说不出来,促使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无限的向外扩展,这时如果没那么多的框框,把他们框住,他们的创造力是很强的,这就是孩子们的角度。
即使这样,他们还是被自己的角度障碍着。多数不敢突破父母给他们的框框。想千方百记顺应父母,想方设法让父母高兴,绞尽脑汁的满足父母的要求。由于成人与孩子的角度不同,很难理解对方,其结果是,事与愿违,双方都受到伤害。还有一部分孩子,敢于突破家长的束缚,表现出很強的逆反行为。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他们学习不好,不听话,常常做些成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他们务实,他们不重视学习分数,只注重社会交往,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面学习和磨炼自己。在这群人中常常出现社团现象。他重视社交,提前走向社会。很快就能在社会上立足。
所以社会上的大、中、小老板,都是这部份人。他们后来成了社会的主流。
以上是成人与孩子的角度。老师与学生,老板与员工,上级与下級,都活在自己的角度里,不理解对方,搞的处处都是矛盾。 就象一个圆,科学家把它划分了360度,这是一个平面的圆,立体的圆有多少度?我们暂时划分成三百六十万度,假如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圆上(地球),每个人都有一个角度,人人都抱着自己的角度不放,如果有一个人能放下自己的角度,当他真放下时,他会回到圆的中心点,当他回到中心点时,他有多少角度? 回答是肯定的------全部。 我们的口号是:放下自我,拥有全部。 我们知道人人都有个角度,也不可能改变别人的角度,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的角度。 我们的口号是:
发现自己的角度
放下自己的角度
圆融他人的角度
包容所有的角度
第三个主题 :觧读欲望
首先给欲望两个字下个定义,什么叫欲望?我们先来从字面上讲讲欲望这两个字。
[欲]由两个字组成:一个是“谷”,五谷的谷或山谷的谷。一个是“欠”,欠缺的欠。欲的第一个意思是缺少吃的东西,第二个意思是有缺口(即不完全、有欠缺),去掉一个欠字就是谷,譬如山有了缺口就叫做山谷一样。
[望]有三个字组成:“亡”就是没有,“月”是月芽,“王”是最大。望的意思指月亮从没有到初月再到满月的一个完整过程,是个规律。而欲望是从缺少到満足的过程。
【一】 欲望从何而来
最初的欲望,如能站在整个自然界上看,它应该来自万有引力,这是物质属性。只要被称为物质,物质与物质之间就有个引力作用,而且物质质量越高,它的引力就越大。它会把比自己质量小的物质据为已有,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把这样的引力理论落实到人的身上,就成为了拿来主义,就有了自私行为。自私的向外扩展,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欲望。
因为人人都有欲望,整个社会就成为展现欲望,以欲望为基础的社会活动。而欲望就成了社会活动的推动力,没有欲望就没有发展,没有欲望就没有活力。然而,这个世界是二元的,我们的思维也是二元思维模式,欲望也不例外,它既是社会活动的动力,也是社会活动的阻力。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阻力和增加动力?这同时就出现了如何正确利用欲望的问题。 从生命角度上讲,人本身就是欲望的产物。
这个世界是有两大欲望组成的:一是食欲,二是性欲。
[食欲] 食欲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食欲是应生理的要求和身体的需要,只是充饥而已;第二个阶段,食欲就不只是身体对充饥的满足了,欲望升级到对色、香、味、都有了要求,不但要好,还要数量;第三个阶段,人类对饮食的需求发展到这个阶段,即己经超出充饥的范畴,也变成了一种外交手段。因为吃饭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发展起来了一种吃的文化,由于吃的文化不断升级,最后吃饭也就变成了地位的象征。
[性欲] 性欲是两种根本欲望的一种,为什么说它是根本欲呢?食欲性欲除掉哪一种,人类都不会存在。就拿性欲来说吧,没有父母的性欲要求,我们谁也来不到这个世界上。上天给人类的性欲,应该是个生理现象,不该是欲望。可是人们的聪明才智,把生理现象发展成欲望。除了人之外,其它动物们勉强还可以说是生理现象,因为它们的性行为是靠雌性释放一种化学气味的刺激来实现的。而人早已离开這样一种自然行为,并把它当成了娱乐的欲望。虽然都是欲望,男女对这种行为的理解各不相同。
从人的本源上讲,男人是基因的传播者,女人是基因的传递者。正因为男人是基因的传播者,只要有传播的机会或愿意传播的人,他就实施传播。所以男人花心,见到自己喜欢的女人他就心动,之所以没那么多花心男人是因为用现在的道德规范自己的天性(性行为)。男人有个特点,他不允许自己的女人比自己强,一但女人比男人强的时候,男人就会感觉自己失去了尊严,要求对方认可自己的欲望优为强烈。这时的男人就会做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而女人呢?她是基因的传递者,因为她是传递者,她就会想要选择最优质的基因传递。在女人眼里,她所选择的男人是世上最优秀的,但也不能避免她有婚外恋的行为。当她发现她所选择的男人不是最优秀的时候,这个家庭就开始不稳定,婚外恋就从这里开始萌发。因为她是传递者,她要传递最优秀基因,所以她不允许自己的恋人(男人)比自己差。当一位女人遇上一位比自己和自己老公优秀的多的男人的时候,她就会不由自主的接近这个人,这就是女人越轨的原因,很少有女人像男人那样只为了性而出轨。
人们的聪明才智把本来不是欲望的生理现象变成了男女追求的娱乐行为,又把这种追求称之为伟大的爱情。
食物的欲望最初来原于欠缺,性欲的欲望最初来源于生理,发展到现在已远离最初。
【二】 欲望即是需要
欲望就是需要,我们看看人的需要有哪些?
1、生存的需要
2、认可的需要
3、感受的需要
4、繁衍的需要
1、生存的需要:要生存,就要有生存的条件,要哪些条件才能生存呢?
首先要有阳光、空气、磁场、水、食物。前三个条件是不花钱的,是老天无条件的给予的,虽然离不开,也不成为欲望。阳光,空气人需要它,人都能够理解。
磁场是个离不开的条件,就不好理解了。虽不是欲望,也在这里简单的讲述一下:为什么我们离不开磁场。我们的心脏跳动向全身送血,而血液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水。
水是导体,血液的流动就等于导体的运动,血液在地球磁场中流动,就会切割地球的磁力线。这样就在血管的两端产生电流电压,在动脉的末端和静脉的始端,行成电压差,这种电压差被称作为生物电。每一个细胞,都有个电压差,很自然的行成一个电容,带有电压差的细胞就是活细胞,否则就是死亡了的细胞。人离开磁场就不会有生物电,没有生物电,人就是个没有生命的死物。
在很久以前,水是不用花钱的,近期人们把水给污染了,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净化之后才能用,所以水也要花钱买。很久以前粮食是地里通过劳动生产的,现在的人越来越多,吃的东西都用钱来交换,钱就成了欲望的目标。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需要钱,以钱为主谋的展开的你挣钱生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