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苟吉堂,从九一八开始抗日,亲自见证日本投降仪式的军人
苟吉堂(1898年-1976年10月15日),又名苟在安,四川宣汉人,1928年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国民革命军中将,日本士官22期步科。
1931年,日本悍然制造九一八事变。在东京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群情激愤,他们联合起来推举代表,在东京街头举行公开抗议。学生们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日本宪兵的阻拦,沿途高呼抗日救国口号,要求退学以示抗议。
苟吉堂作为请愿代表之一,在抗议活动中被捕,被投入东京若松町宪兵监狱。
日方威逼利诱,说只要写悔过书,就可继续学习,苟吉堂断然拒绝。
出狱后,他情不自禁,挥笔将日本宪兵监狱的经历写在当时用的洗脸毛巾上: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月十八日晚,日军强占我东北,实施种种破坏与屠杀和劫掠,并怂恿宵小谋叛藉口满蒙族独立。其所施于朝鲜者,复加于我。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义,且吾侪正在暴日陆士留学,既不能捍卫国家,又不能急赴国难,诚我军人最大耻辱。惟力不从心,仅抱牺牲精神作总退学,图揭破暴日虚唱亲善假名,斩断助长我内乱之根棘,期他日国有可救。在总退学的当中,日人加我代表等为煽动退学风潮之祸首,拉我等拘禁冤狱三十小时,此为在狱时所用之纪念面巾也。时十月二日晚,于东京若松町出狱后,吉堂志。
苟吉堂的这篇抗日志文,道出所有留日的中国军人的心声。在日本的心脏地带,中国军人抛弃个人前途,不顾生命安危,表明归国抗战的决心,展现了中国军人急赴国难、抗敌御侮的铮铮铁骨。
归国后,这批军事人才奔赴各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并在日后的战场上用生命和鲜血续写了中国军人的荣耀。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作为第十三军参谋的苟吉堂参加了南口战役,之后参加了大小数百次战斗。其中较大的战斗战役有:漳河战斗、子洪口战斗、台儿庄战役及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中条山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收复广西作战等。
1945年9月9日,时任中国第三方面军副参谋长的苟吉堂受邀到南京参加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亲眼见证了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历史性时刻。
2014年,苟吉堂将军的儿子、四川大学教授苟兴华先生将珍藏多年的这几件珍贵历史物证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永久收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