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还是离开了毕业就加入的公司,离开了共事长达7年的团队,重新出发。
关于这次离开,想了太多次,离开的时候比想象的轻松很多,或许恰好验证了当初的担心,这只是一份工作,抑或人生的一段旅程,每个人都不是不可或缺。既然终究要离开,我们就需要不断思考,在离开时,到底哪些是真正属于自己,哪些是已经变成自己的资产。
在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更能看清楚这一段工作带给自己的成长和不足。
成长
1,较完善的技术栈和技术视野:毕业刚好是终端兴起的年代,搭上了终端技术的快车,在前面3年的时间完成了终端的I/O性能解决方案和内存外网触顶方案的建设,做到了业界领先。随即云计算快速发展,再次转战云计算,从0做起,啃掉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IaaS性能测试体系。这7年的工作,让我掌握了从终端到云计算底层的相关技术,其中唯一缺失的是后台相关的经验。
2,求真务实的解决问题的态度:抽象问题,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收集成果,形成闭环。其中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进去,找到问题的根因,专项的工作本身就要求大家能够精益求精,探寻底层的原理,我也从中受益。
3,学会了面向价值思考:毕业的时候,leader说做什么就一头扎进去做,后来自己带团队,发现这个实在太重要。想清楚价值再去做事情,就可以少走弯路,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工作。
4,沟通和管理:我本来是不善于沟通的人,这几年逼迫自己不断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主动去和老板汇报,主动约周边的团队吃饭,关键是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消耗的精神力也越来越小,越来越自然了。
不足
1,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友善的环境,面对外部的挑战相对较少,在处理外部冲突时,经验不多。甚至在需要主动进攻时,显得办法不多,可能是造成专项三组如今困境的原因之一。
2,在内部管理上,把大家保护的太好,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最后的结果是对个人或是对组织都没有什么好处,应该要大家真正的自己走出去面临挑战,自己去解决问题。
3,向上管理:向上管理做的不好,或许是经验不够,或许有时候想的不够清楚,感觉每次讲出来的东西和想的都差那么一点,容易被老板挑战和驳回。后面要不断的逼着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尽量能描述清楚。慢慢发现,能把事情客观完整的描述出来实在太重要了,这是继续往下讨论的基础,要不一开始方向可能就是错的。
关于新工作的选择,持续思考大概1年多,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机会,最终还是选择来到阿里,其中有两个点是来这里的关键原因。
1,一直对阿里的技术和文化比较好奇,尤其是在做了云计算,更想了解阿里是怎么把云计算做的相对比较成功,这家公司是怎么看待技术的,又有什么样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2,电商业务是我之前不了解的,复杂业务的后台技术也是我的短板。深入到电商业务,深入到后台技术,让自己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从业务上能更完整一点。
为了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也为了让自己有进一步的成长,在6月份加入了阿里,加入lazada,一晃240天过去了。
或许因为是新鲜,或许是因为不断在准备大促,感觉这大半年过的很快,回想起来大概有这些感受或者收获。
变化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刚来不久就经历主管离职,被迫汇报给两个研发leader,到新的主管到来,这是组织上的变化。刚来只负责物流的质量,后来不管增加供应链和RedMart的质量,负责的业务也是在不断变化。当然集团层面和lazada的调整就更多了,各种大规模的调整,其中看到了阿里有别与腾讯的企业文化,通过设计先进的生产关系驱动先进生产力。在腾讯,大家经常说拥抱变化,但是其实面临的更多是外部变化,对大家个体的冲击没有那么大。
业务
不管是物流,还是供应链,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不同于之前所有经历的业务。了解了一个包裹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能到达客户的手上,知道了电商供应链是如何帮助商家履约,提升时效的。知道了零售整个行业的基础运行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不管是物流还是供应链本质都属于产业互联网,服务的都是具体产业,我们的职责通过数字化来提升物流和供应链的效率,和互联网当前的发展方向还是比较匹配的,值得继续深入下去。
大促
下半年经历了3次Mega级别的大促,亲身经历了大促这种大规模的流量冲击。详细的了解了整个大促期间的备战过程,为了能够有一次成功的大促,阿里已经沉淀了完善的手段来保障业务稳定,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深入学习和思考的。当然业务上,也不断了解大促的目的,大促背后的思考。
技术
技术上多少还是有些冲击,阿里是把技术当作产品来做,技术的高度提的相对较高。比如一个内部的研发流程平台都可能因为不稳定,就和其他业务产品一样被定级,被通报。这种情况在腾讯,可能是对应的负责人在KM上道歉一下就过去了。阿里的技术栈相对也比较完善,不是说阿里的技术人有多牛,而是阿里可以把技术人形成合力,一起解决一个难题。相比腾讯那种各自为战,不断的内耗,自然就要领先许多。
当然这里也绝不是世外桃源,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要不断的思考去解决。
1,现在的团队是业务测试团队,相比之前的专项,比较难在技术上做深。一方面可能是业务压力很大,大家很难抽出完整的时间去思考和沉淀,另一方面可能是大家的思维惯性和工作习惯,团队内不少同学都是业务测试出身,没有用技术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去引导和发现相关的技术机会点,要求大家能去不断的总结沉淀,能把相关的机会点包装和放大出来。
2,团队管理上,如何避免像之前那种既当爹又当妈为每个同学规划好对应的工作,又要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帮助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要不断的去探索。如何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团队内部也要不断去调整。
3,价值产出,因为大家负责的域比较多,相对比较独立,如何把自己和团队的工作汇报给老板,让老板能够认可团队的价值,现在还是有些难度。能做的是每次尽可能在月报里面去体现工作的价值和思考。日积月累,相信会有突破。
2021年,是寻找的一年,希望能够探索出第二曲线,为自己的将来寻找更多可能性。既然出来了,就无怨无悔,努力向前,不负时光。
2022年,帮助业务能够有更大的成功,带着团队取得更大的成果,希望自己有更大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