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的“,它一直都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被明确说出来”的“你应该……”,比如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话。
小时候,父母对我们说:“你应该努力学习,争取考第一。”
长大后,老师对我们说:“你不应该看闲书,你不应该出去玩。”
毕业时,父母对我们说:“你应该找个稳定的工作,既安全又舒服。”
工作后,父母对我们说:“你应该赶紧结婚。”
结婚后,父母对我们说:“你应该抓紧时间生娃。”
还有一种是“没有被明确说出来”的“你应该……”,它包括父母目光里流露出的殷殷期盼,他们在谈及别人时的啧啧赞叹和羡慕,以及文化、传统、规范、社会主流价值观、媒体中包含的隐含着“你应该……”的各种劝诫。
所有这些“你应该……”还会慢慢内化成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以至于我们自己也很难分清我们头脑和心中的声音,哪些是我们自己的,哪些是来自外界的“你应该……”。
就像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揉在一起,时间久了,再也分辨不出它们原本的颜色,最后都成了灰乎乎的一块。
这个封印,深刻持久且难以被觉察,它对我们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具体来说,其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让你不知道自己的梦想、追求或人生目标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它很可能只是别人的或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
第二,让你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决策和选择是否就是自己想做的,你很可能只是在遵从别人的要求和期待。
第三,让你不知道自己内在的声音究竟是来自真实自我,还是来自他人或社会主流价值观。
与真实自我的失联就意味着我们生命力的源泉被切断,这也是导致我们总在纠结、痛苦、烦躁,陷入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初我们又是如何被“你应该……”封印的呢?
我认为,主要是由四个关键原因所致
分别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安全感的缺乏、总想被别人喜爱,以及害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一个原因:有条件的积极关注
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如果我们的父母、老师或他人只是在我们按照他们想要的或要求的某种方式表现、思考或行动时才会给予我们积极的关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有条件的积极关注”。
我们从父母、老师和他人的言行中发现,如果要得到他们的爱、认可或赞赏,就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出行动和思考。慢慢地,我们便会把来自父母、老师或他人的期待和要求内化成自我要求,把他们口中的“你应该”变成“我应该”或“我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抛弃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只接受父母、老师或他人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因此与自我真实的情感联系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失去了与真实自我的连接,成了“伪自我”。
第三个原因:总想被别人喜爱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人们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从原始人开始,我们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厂设置”——要以他人的意见为准。所以,“合群才是对的,特立独行就是错的”。不论何时,我们都不想被群体排斥在外,那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正因如此,几乎没有人不想获得他人的喜爱。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为了让别人不讨厌自己,我们往往会在不自觉间根据外在“你应该……”的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对此,你可以感知一下,你心中的“理想自我”形象,有多少来自真实自我的渴望和需要,有多少来自对外在“你应该……”标准的迎合?
第四个原因:害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哲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说的:“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着自由而来的是要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就要自己做选择,选择之后就要做我自己,但是我做不起啊!”
很多人,嘴上说着要自由,实际上却惧怕自由,因为自由就意味着要自己做选择,然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承担相应的代价。成熟的人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同时也能承担与此相应的代价。但是,对一个不成熟的人而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是一件压力非常大的事,他不敢承担与之相应的代价。最后,他们干脆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做选择。他们轻松了,却也成了别人的替身,失去了成长和活出自己的机会。
以上这些,就是导致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间顺从“你应该……”的主要原因。
如何破除“你应该”的封印呢?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三个可行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放下对安全感的过度执着。
体验一回失控的感觉,你对安全感的执着也许就会慢慢消除。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做这样的小练习:
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一片叶子,本来长在树上,非常安全,但是一阵风刮过,你便从树上开始往下落,一下子失控了,安全感没有了,你害怕极了。这时,你环顾左右,忽然发现,原来你不过是从树上掉到了更加宽广的大地上。你感觉身体被更宽广有力的东西支撑住了,你甚至可以在上面左右翻滚,还能闻到泥土的芬芳……
作为叶片,你从树上坠落下来的过程,就是“失控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你感到非常焦虑,甚至觉得一旦落下就会摔得粉身碎骨。但其实,当它真正发生的时候,你会发现并不可怕。所谓失控,不过就是从树梢坠落到宽广土地上的过程。
第二个建议: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承担责任意味着压力,但同时也意味着自我的独立和成长。
第三个建议:更多地回归真实自我,聆听来自真实自我的声音。
具体怎么做呢?
我们的真实自我往往隐藏在自己的“内在小孩”里,只是我们的“内在小孩”基本已经被来自外在的社会传统、文化、习俗等淹没了,因此很难听到来自他的声音。
“除了彻底地成为我们自己,我们的存在没有别的意义。”
是的,彻底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替身,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