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鲠在喉的痛感

作者: businessbusy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15:22 被阅读16次

           当生活被糖果的甜蜜包围的时候,你得知道现实往往是鲜血淋漓的。

           我看过的纪录片十分有限,但依然觉得《塑料王国》算不上是一部精致的纪录片,它的优秀已十分显性。塑料垃圾只是冰山一角,我难以断言中国的发展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也不知道进步曙光背后藏着的黑暗有多么浓重,更不敢大谈这样的牺牲是否值得的论点。在劳动人民生计、国家发展利益与生态环境破坏、可持续发展的死亡循环问题上,我这身在象牙塔的人,实在倒不出什么值得一读的东西。只是我既然看了《塑料王国》,不说点什么,实在是难以安睡。

           垃圾车驶过的公路旁高高贴着鲜艳的“永远跟党走”的标语;塑料焚烧的滚滚浓烟中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垃圾中长大的孩子的阴影中欢快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歌声和广场舞。这一切都是导演为了对党和国家进行辛辣的讽刺?我不这样认为,我感受到的只有导演传递给我的痛感和“塑料收捡者”的无力的叹息。与其说这是一部痛骂政府针针见血的谴责书,不如说是含着热泪在做困兽之斗的民意书。就个人而言,我深爱自己的祖国,我以它为骄傲,乐见其进步,我包容它,可我从不害怕看它的疮疤。这社会的痛感是真实存在的,是每一位国民应该知道,并有责去承担其后果,去努力改变的。政府无需时时给我们完美的成绩单,但必须是有所为的,国民要的是看到政府为了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权利确确实实在行动。《塑料王国》只是一个声音在提醒着——中国你该慢下步子,听听你国民的声音,用心感受这些痛感,抚平几十年来你土地上的伤疤了。只要你在努力,我们所有人都会努力。

           看这部纪录片,我的心全程都是提着的,胆战心惊,心情低沉。分类垃圾的老人背上的婴儿满头都是苍蝇,孩子们用垃圾堆里的注射器当玩具向嘴里喷水,光着脚丫和身子在尘污里打滚,在满是细菌的环境里被扎破皮肤;母亲坐在恶臭的垃圾里哺乳;工作的男工笑谈对气味的免疫……我无法忘记那个小屋里带耳环的女孩空洞的眼神,无法忘记病重的老人看着天空和河水的呆滞的眼神,无法忘记务工者为了爸妈和孩子而坚持生活的辛酸的眼神。“穷人家养的孩子个个都是聪明懂事的,就是差了读书认字,但是我也没办法,没钱。”这是怎样的痛感!是的,他们的事业污染了水源和环境,他们破坏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但是指责批判他们的话,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们不该为此事买单,他们何尝不是受害者,作为生产链条的底层,他们只是为了生存。他们付出了辛劳,牺牲了健康,到头来也只能将贫穷代代相传!

           然而,洋塑料垃圾处理为何呈现出如此乱相呢?我们该为环境为垃圾分拣者做什么?究其根本,该行业源于巨额利润下滋生出的一系列以命换钱行为。其实回收塑料垃圾不仅没错反而值得提倡,但前提是系统合理的回收利用。就像导演王久良说的:“我并不反对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只是不能接受废旧塑料加工业在国内的现状”。我们要改变塑料垃圾分拣的方法,不再沿用纯物理纯人工的老一套伤害环境伤害生命的笨办法,而是采用现代科技建立系统的塑料垃圾回收程序,让每一个底层劳动者都能有机会摘掉厚厚的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空气。“塑料王国里的孩子们,就算全世界都在脚下也走不出去”。我们需要的党和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消灭那些污秽高危的私有垃圾站,决不允许有哪怕一个孩子伴着垃圾成长。

           同鲁迅先生说的一样: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塑料王国》展现的是国内正在上演着的垃圾大战最真实的全景,没有光鲜的画面,没有精心的剪辑,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当我们仰望灯塔时不能忘记光明源于黑暗,塑料垃圾惨淡的现状是社会的痛点,除了无奈的叹息,我们更应该试着去改变它,这个国家是我们的责任,这个世界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沈晓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鲠在喉的痛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zf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