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一直有这个念头,要认真的把2018年总结一下,但是前段时间一直在忙于期末复习,只好留到现在了。虽说距离2018已经过去了两个星期,但是那些精彩的瞬间依然铭刻于心。
总得来说,这一年可以说是厚积薄发的一年,绝对过得比前一年要精彩很多,这也是开始于一次小插曲。年初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刚好在图书馆复习,有个亲戚给我发了一天微信链接,内容大体是这样的:西南大学某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通过业余时间自我努力,拿了一个“青蛙跳”(一个健身项目还是什么)比赛的全国奖,后面加了“(那)你在哪里呢”,我回了一句“我在图书馆看书”。简短的几个字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他对我的要求很高,甚至有时候不了解我的情况就来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在这之前他还说要好好学习,继续努力之类的话语。后来我把这个聊天记录截图发给几个好朋友看,他们都觉得没有什么,我想多了。我不管其他人怎么想,我决定用行动粉碎一切质疑的声音。
【1 比赛篇】
奖状证书一览先从一些看的见的东西说起,18年拿了很多奖,真的很多。从协会到学院,从校区到学校,从省市级到国家级,这些统统都有。
这一年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辩论赛,成功突围到第三轮,获得了一次三等奖。不得不说,与前一年生涩的辩论发言与对话技巧相比,18年的这次辩论赛让我至今察觉到了长足的进步,能够找到思维漏洞加以回怼,但是同样还有许多问题存在着,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总结发言的能力还是不够好。
这一年还参加过校区的男子五千米长跑,总共有50多个人参加,获得第六名,用时20分26秒(一般正常是25分钟左右),相比前一年慢了几秒,但是成绩确实是可喜的。在比赛开始前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自己的训练了,基本每两天就会跑一次五公里,整个人是很疲惫的。加上当时还在学车,整个人就是处在上课学车跑步训练的循环过程中,偶尔还有一两次舞台剧的排练[1],每天起来眼睛都是有血丝的那种,现在想想都是要感谢一直在不断努力的自己,从未停下脚步。
同样这一年,参加了两次建模比赛,一次西南大学一等奖,一次重庆市二等奖。校赛的那一次建模比赛。整个队伍三个人,有一个小伙伴有一个很重要的比赛要参加,然后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个负责建模的同学。一共只有七天时间(运动会有三天),我们选的是一个模糊图像的处理,需要先编程对模糊图像处理,之后才能继续写论文。我从周一一直等到周四晚上才从编程的同学手中拿到相应数据,只剩下周五和周六两天时间写论文,工程量非常大。论文的撰写,排版,表格的制作,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两天之内完成,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最后在不懈的努力之下还是完成了,当时整个人都是崩着的,差点没崩溃。最后结果出来了还是挺高兴的,六十多个组排名第二,比第一名只少了一分。至于国赛,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2]记录,这里就不再重复说了。
【2 学习篇】
拟推奖学金名单接着就讲讲学习吧。我是一个时间管理者。一向秉承的原则是能用60%的精力换取80%的学习效果,就不会用100%的精力换取90%的学习效果。剩下的40%的时间和精力我可以做很多事情。在前半年,期末复习的时候每天还抽出时间看书修养生息,一共看了六本杂书(大概二十来天的时间)。最后成绩普遍还不错,八十来分,但是最后去看排名的时候,才发现下滑的有点厉害。于是在这次期末复习我就换了一种方式,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之中,各种书籍看得很少,都是看得期末要考的科目,虽然不知道这次成绩能不能把排名往上拉一点,但是已经尽力了,剩下的就只有等成绩了。当然18年前半年的努力也是很有成效的,在评选奖学金的时候,综合成绩在班级排名第一,专业排名第四,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于思政成绩差一些,最后拟推校三好没有推上,附带一个精神文明个人。
【3 财富篇】
兼职收入一览除了比赛和学习,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财务情况,加上奖学金,一年下来的收入是超过五位数的。没有经过工厂做流水线的兼职,基本没有体力劳动,全是知识和智慧创造的财富。实际上,支付宝的赏金收入都接近3k,然后理财收入1k+,其他各种兼职2-3k绝是有的。记忆中最多的一次是帮一个毕业生写建模的数据分析论文,用了大概两天,18个小时,最后收获了一笔550的收入;其次就是办公室的李老师让我去帮忙,前前后后也有好几百。在经济宽裕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一些原来由于经费不足搁置的比赛,都可以着手去做了。自己想吃的,想买的都可以稍微任性一把了。至于怎么做兼职可以赚到很多很多钱,我相信有心的人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的,只要你愿意去发现,并且愿意去尝试。
【4 实践篇】
暑期社会实践剪影在这一年的寒暑假一共参加了两次社会实践,寒假的时候在工地上体验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暑假在九龙坡当了一回教师和摄影师。
寒假的时候,由于毕业需要,大学期间必须有两次实践的经历,一开始本来打算去学校宣讲的,但是宣讲队伍的审核材料没有通过,然后只能去老爹的工地上累苦力,搬砖。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时间,家里的冬天让我和同行的小伙伴吃尽了苦头。六点多就得起来,七点准时到工地上,外面的木板上都结着一层冰,手一摸上去,没过一会儿冰就化了、手套湿了,手指被冻得通红,加上嗖嗖的寒风,瞬间感受到什么叫做绝望。住宿的条件虽然是工棚里最好的,但是和家里的还是相差甚远,硬床板加上不算厚的被褥,没有空调也没有烤火的地方,一旦下雨停工,只能缩在被褥里面取暖。只有真正体验到极致的残酷环境,人才会下意识珍惜平常生活中的点滴小美好。这段经历无疑给我上了一课,我爸一直说我没有吃过苦,但是我觉得上学的时候已经够苦了,起早贪黑,生涩难懂的知识点还得强迫自己去克服,真是一种折磨。而那次社会实践让我明白了更多的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之苦,更多的是接触到了社会底层的情况,对劳动者的了解也加深了很多。
在九龙坡区的暑假社会实践,是学院组织的小团队一起过去的。条件相比寒假的时候要好多了,重庆的夏天总是那么“热辣滚烫”,每天虽然只有两个小时的上课时间,但是一直呆在宾馆也是不好过的,出门吃一次饭就要遭一次罪,深切体会到了夏天的不友好。不过话说回来,头一次和这么多10后的小朋友接触,才发现他们是真的闹腾,负责皮绝对皮,负责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也绝对是跑不脱的。另外就是对自己的拍照技术有了一次全新的认识,手机拍照技巧学多了,一拿到相机上手也是很快的,可能这就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吧。
【5 旅行篇】
暑期线路图18年去过南昌,重庆主城九龙坡、沙坪坝,以及江津、永川和北碚,还有首都北京,四川成都、绵阳,以及常去的深圳。总的来说,一直都在路上,所以收获还是很多的。
年初的时候拿到17年的奖学金,和两个同行的老乡趁着赶车的间隙,中途在重庆的各大商圈逛吃逛喝,又一次认识到了重庆美食文化的特有的魅力。而在南昌,见了许多朋友,一直念叨着要去他们学校看看,感受一些各大高校不同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气息。这已经不知道是我第几次去不同的高校学习和参观了,从和朋友们的交谈过程中,能够深切体会到高考这道“分水岭”的残酷性,可能高考分数只是相差十来分,但是不同的选择导致环境差异,使得差距越拉越大。有些朋友已经屈服于当下,只能感慨命运不公;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暗暗的蓄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出发,弥补高考留下的遗憾。
我一直坚信一句话:“朋友之间最好的状态,就是我一直努力,只为能在未来和你并肩同行”。大二的时候,我还会刻意的去与一下朋友保持长久的联系,但是到了大三,学业繁忙加上自身心态也开始发生转变,联系的少了,但是很多朋友在电话打过去的那一刻还是能够做到无话不谈的地步。
而暑假前期去的北京[3]和成都,两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城市给我带来的冲击力非常之大。在北京,我真的能够感受到首都的文明和秩序,以及价值观开始发生转变。可以想象在北京高消费,住房紧张给底层工薪阶级带来的压力,以及人头攒动的盛况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息。当然除了生活,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丰富的资源环境让我也渐渐明白,为什么北京压力如此之大,还是会有无数的人前赴后继的做一名“北漂”。
晨间的天安门暑假后期去成都的时候,学校这边的天气实在太过炎热,都不敢出门。但是从高铁站出来,一直到舍长租房的地方,热意甚微。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八点多了,由于舍长要去上班,一个人出去游玩,一开始还担心会不会去的晚了人会很多,但是一到锦里古街的时候并没有很多人,整个天气也是正常的夏天热度,让我感觉很舒适。之后在成都的各大景点打卡也是,完全感受不到北京那种高消费带来的压抑感(成都的消费也是蛮高的,住房那些要好得多),后面也抽时间去了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个校区,走进他们的食堂,发现校外就餐的人还是很多的。在北京很多高校是禁止校外的人在他们的食堂就餐的,很多时候校园卡都不允许外借。各种体验过后,这座城市真的是深深吸引着我,我决定这几年就近在成都发展,在规划的过程中也是渐渐的找到了方向。
去过重庆其他的一些地方很多时候是抱着散心的目的去的,年末最后一次打卡是去的绵阳,虽说一直想着要去,距离绵阳也只有两百来公里,但是一直拖到了大三。在复习之余,选择一次一个人的短途旅行也是极好的。在和老朋友交谈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不同的选择决定了未来的方向,世间万般美好事物皆敌不过白云苍狗,日月变迁。不过最好的姿态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努力着,各奔前程,各自安好。
夜幕下的咖啡厅【6 其他篇】
很多东西零零散散的,没有办法一以概之,就杂七杂八得堆在最后一个章节吧。相比17年,18年的成长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从最初的一个想开公众号的想法,到后面成功落实,并且获得很多的好评,这一路来的感受不可谓不艰辛,摸爬滚打从无到有,加上一个人如此之多的工作量,有时候还得在学习的闲暇之余抽出时间来写推文,不过现在对未来的规划足够清晰,这些问题慢慢就会得到解决,一切总会变好的。
整个一年中最困难的时候莫过于五月份初期,整个人差点崩溃了,一边忙着考驾照,另外一方面由于个人的一些原因,整个人的状态非常差,进而后期科目二考了三次才考过,现在想想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原本我就不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但是生活总是和你对着干,逼着你去成为你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那种一个人扛着大旗前行的滋味可真不好受,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生活还是得往前看,现在不也过来了么。当初的沮丧、懊恼、挫折以及各种压抑,在雨过天晴之后终究会化作成长路途中的养料。
我是一个很要强的人。这一年遭受的打击并不在少数,但是我始终坚信一句话:“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变得更强”。有些朋友给我的一些评价让我耿耿于怀,并不是因为那些评价有多糟糕而导致我很沮丧,而是我沮丧于我对自己的认知实在太过糟糕,甚至很多方面会有偏见,那种刻在骨子里的偏见。所以在大三上学期中,我更多的时间都在思考,我对自身的认知到底处在哪一个水准。现在这种自我认知的清晰,让我明确感受到了与很多人的不同,这种差异性我坚信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有所体现。
包括考研这件事情,在去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我还在犹豫要不要考研,但是经过很长的思考过后,我才真正发现自己要考研的意义在哪里。这种明确的目的性将会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指引着我前行,并不会像很多身边的同学一样,临了大学的分水岭才匆匆做决定,我想这更像是一种随大流的心理,如果我很这部分人一样,那与所做的努力之后想要的结果相差甚远,这是自己所不愿意见到的,也是很不甘心做的。
生活中的小确幸【写在结尾】
关于过去的一年里,感恩遇见的每一位朋友以及一路上以来一直不断支持着我的朋友们,你们的支持是我努力变得更好的源泉。有时候会因为一句称赞,高兴老半天,有时候甚至会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同样我也希望很多朋友能够以各自的方式在不同的路上一直努力着,不轻言放弃,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有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出去看看,见见外面的世界总是好的。闲来无事呢,手里也能有几本好书,如果心情实在不好,也希望你们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知心的朋友陪着你。
对于自己呢,也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对生活的态度,并且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按照既定的方向一路勇往直前。要坚信未来是美好的,怎么走都是对的,年轻就不应该畏惧失败,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失败了还有着能够从头再来的机会。朋友们,眼下的时代是属于我们这些人的,所以,和我一起努力吧!
加油,冲鸭!
人影寂寥的校园几点说明:
[1] 班上参加团日活动的评优活动,最后都要有一个班集体的节目,我们班当时选的一段话剧,我是主角(赶鸭子上架的那种),最后比赛的时候还获得了院上的一等奖,校区的二等奖,前前后后总共排练了十来遍了。
[2] 简书链接:苦吧 理想
[3] 简书链接:仲夏之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