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任务四
名词解释
1、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四是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五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六是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七是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是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六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供给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之所以要推动供给侧改革,是因为需求侧发生重大变化,但供给侧未能适应需求侧的变化,供需关系的结构性失衡,成为阻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改革内容包括: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深化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即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方式和主要经济手段,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港澳台投资经济、外资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中,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体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简答
一.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是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顶层设计”。具体而言,党的十九大在接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规划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间表和路线图,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前进遵循。
二.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重大意义
第一,这个战略安排把我们党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前到2035年完成,时间节点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第二,这个战略安排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现代化的认识更加全面,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第三,这个战略安排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和要求。
12.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论述
一、试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根据
当前,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滞后于现实。 首先,“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表述与现实情况不符。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还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一服务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和文化需求都得到了较好满足。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描述今天的中国,显然不合适。 其次,“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个表述无法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新需要。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并衍生新的期待。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三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最大制约因素。我国尽管在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发展不平衡,有的属于发展不充分,有的二者兼具。发展的不平衡使全体人民无法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或者享有的成果不全面;发展不充分不仅在数量上,更主要是在质量上影响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可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换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国情新变化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对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社会矛盾做出的精准判断。
二、试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70年重点)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三、试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主要任务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一是建设创新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四是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五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六是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七是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是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六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