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第一天,我带着家人,穿越重重迷雾,驱车去了南浔。
印象中的南浔,除了冠着“古镇水乡”的名头,还有我最爱的湖笔。而江南,大多都类似。累心的是,要从这类似中,寻觅到哪怕一丝不同,亦是惊喜。
由于受团雾影响,我们只好沿着318国道龟速前进。等进了南浔城区,阳光才慢悠悠地出来,和我们打了个招呼。温度不似严冬,倒似开了春般温暖。饥肠辘辘,所幸景区内的吃食颇多。更有央视介绍的种种美食,可养眼果腹。小小的厅堂里,人头攒动。华衣美服的,粗布线衣的,齐聚一堂。抛开所谓身份的界限,大快朵颐。一碗地道的双交面,汤水交头俩足,大可以忽略上菜阿姨伸进碗内的大拇指。
吃饱喝足之后,你才会真正觉得自己身在南浔,是整个古镇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慢慢走在,云开雾散后的老街上,随处可见眯眼晒太阳的老者:或团在屋角边,或端着茶小憩,那般惬意,令人羡慕。他们口中的刻板,抑或便是我们心中难舍的追求。因谁,都在围城的内外,纠结。
小镇的景点相对分散,一来一回之间,不觉走了回头路。尽管如此,我还是对其间的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百间楼爱不释手。其实身在无锡的我,早看惯了私家园林,按理该是对雷同的私家园林没有多少兴趣才对。可是我觉得,南浔的私家园林较苏州园林而言,恰恰多了几分商贾气息,而不是纯粹的园林做派。
带着孩子,像个孩子般,在古镇穿梭……
小莲庄,乃晚清刘镛的私家花园。名曰莲庄,自然与莲有关联。只是我们在冬季观赏,除了一池枯荷,就只有欢快的锦鲤作伴了。整个园林视野非常开阔,面对着满眼的荷莲,大有“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意境。不得不说,富裕的商人们少不了这份闲情逸致。有钱又有闲,真是不枉此生。只是,由灿烂归于平淡,不是谁都能淡定承受的。繁华或凄清,于我,在心情不在情景。因为,花败终会再开,自然规律而已。
如我这般爱书之人,不得不到嘉业藏书楼,一瞅。此景点是刘镛的孙子所建,因溥仪所赐“钦若嘉业”而得名。楼的风格为中西结合,非常巧妙。尤其是楼旁用太湖石堆砌的十二生肖,惹得女儿手中相机不停。到底还是童心,这点最是难得。据说这位刘公子一直似傻子般,雕版印书,有不少还是当时清朝政府明令禁止的书。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实话我非常欣赏。虽然临了,我们也没有被准许上楼,触摸历史的书卷。但是我相信,在那尘封的书籍背后,一定深藏着很多秘密。不看也好,至少还能令人敬畏和景仰。
到南浔,你不能不去的还有张石铭旧宅。看过此宅,你对所谓大家就会有具体的概念了。因,这宅的房间竟然多达244间!是真正的大户人家。张石铭早年以外贸起家,逐渐积累起丰厚身家。除了做生意,他还是个出名的收藏家。光是看那数不清的窗花雕刻,便可窥知一二。精美已不足以形容,更多的是停不了的赞叹。宅子还是以中西结合风格建造,既有亭台楼阁,又有西洋景观。毫不夸张地说,若是下个小雨,即便不撑伞,你也能在那深宅大院,来去自如。只是在那层叠的院落背面,又有多少闺怨被深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惹几多寂寥?大宅锁心,不想心静如水也难。
刘镛三子梯青建造的刘氏梯号,亦值得一游。因为房子用红砖建筑,故被当地人称作“红房子”。内里的中式百叶窗雕刻功力上乘,躲闪泄露之间,对面的人景一览无余。那满屋的欧式家具,更是令人咋舌。抬头到处可见欧洲建筑里,常用的彩色玻璃。最难得,与中式建筑相结合,相得益彰。景中有景,当是园林建造之最高境界。屋后,还有一个面积不小的网球场。可见,当时的主人很会享受生活。行走在刘氏梯号里,阳光隐隐约约地照射进来——光影,如梦似幻。而时光,不过也只是其中的过客。谁来谁走,谁管。
而百间楼的由来,更是有个美丽故事相传。说是明代礼部尚书的孙子与南浔茅坤孙女结亲,准备迎娶的时候,女方嫌男方家小,住不下100个陪嫁丫鬟。结果,男方家立马建了100间房,每个丫鬟一人一间。如此土豪,大概就连现代人也要为之汗颜了。最后女方又嫌男方家大门小,好吧感觉故意刁难了。不过这也难不倒男方,要娶得佳人,必然要付出代价。现如今,丫鬟们的楼房成了保存最完整的沿河民居,供后人驻足欣赏。“让了水面一尺地,占了上面一方天”,说的就是百间楼。而从古到今,用钱可以解决的,都不是问题。
匆匆结束了短暂的旅程,此刻我坐在灯火辉煌的锡城。才惊觉:有些人,有些地方,你大概终其一生都只一次相会。但即便如此,我认为亦是值得的。就算是见光死,就算是相见争如不见,有心的人儿,天涯亦可咫尺。而等待,永远都在时间之外,更无惧成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