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档,我最直观的感受是:我何德何能,居然能有这么多好片伺候我,哈哈。
毕竟习惯了前几年疫情期间半死不活的电影院,以及国产电影包括好莱坞电影的摆烂,今年春节档却罕见的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截止到目前,我先后观看的春节档电影是《流浪地球2》《满江红》以及《阿凡达2:水之道》,还想去看的可能就剩《深海》了,这是一部口碑比较两极分化的作品。
我把《阿凡达2:水之道》也归在了春节档,一来是因为它目前仍在上映,二来即使到现在,它的上座率仍不低,并不逊色于正在年后才上映的国产春节档电影。
这些电影,每个都值得好好写一篇,尤其是我最近看到《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的口碑舆论在网上不断发酵,甚至最后俨然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针锋相对的群体,我意识到确实有必要写一写这两部电影。
按照观影先后,今天这篇我们先说《流浪地球2》。(底下无剧透,可放心观看)
这个电影当然是好,我在观影之前,先简单了浏览了下网上的评论,都说效果爆炸,于是给我期待值拉得很高,迫不及待的正月初二就去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之后,我还是觉得很好,特别是前十几分钟那个太空电梯的特效,观众跟随着电影镜头,从地面一路飙升到云端再到浩瀚无垠的太空,真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能在国产电影里看到吊打好莱坞的特效镜头。
但整个电影看完,又总觉得差了点什么,这个差了点的是什么呢?我当时也没想明白,直到后来看到《满江红》的票房和《流浪地球2》拉开差距(这里暂不争论所谓的“买票房”事件),我才算明白了这差一点的是什么。
是观影门槛。
偏偏这部电影我是带着父母去看的,因为在此之前我也给他们看过《流浪地球》的第一部,虽说不能全部看懂,但全片看下来大概也知道讲了什么。
但是《流浪地球2》的一开场,是几个外国科学家在那里用英语阐述着数字生命的研究,我一下子头大。我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这个开场如果只是从电影叙事的角度来说,当然一点问题没有,但是作为一个春节档商业片的开场,既没有背景介绍,也没有吸引人的特效,确实会让对科幻片没那么了解的观众进入得一头雾水。
此后的电影中,各国语言、场景无缝切换,很多对话、内容也相对艰深,关于整个流浪地球事件的起因——太阳老化,也只是一句旁白带过了,各番势力和人物走马灯一样出场,所以全程我都陷入了一个担心:我父母能不能看得懂?
事后也证明他们确实没看懂,我感到很后悔。因为十年前我第一次带他们去电影院看的电影是《变形金刚》,我曾经为这个不成熟的决定懊悔不已,没想到十年后还是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
当我后来看完《满江红》之后,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应该带父母来看这部春节档,但那时候他们已经回老家了。
我父母这样的情况虽然比较极端,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观影也很少,但从某种角度也说明:《流浪地球2》的观影门槛确确实实存在着。
它是一部春节档,面向大众,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期,它的受众经常是一大家子。但除了年轻一辈,年长一辈需要对这样很硬核的科幻电影产生兴趣,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很少。
而即使是年轻一辈中,也会形成内部的分化,有对科幻电影感兴趣的,自然也就有不那么感冒的,甚而有些观影者来电影院就是为了寻求轻松、解压,压根就不会成为复杂、硬核电影的受众,这些通通都成为了《流浪地球2》的观影门槛。
与此相反,《满江红》因为其本身的喜剧属性,门槛极低,这也是两者在票房上逐渐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让《流浪地球2》形成高门槛的,是它的叙事节奏。而这部电影的叙事节奏,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为了和好莱坞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做区分,《流浪地球2》采用了编年史的叙述视角,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涉及到了几次危机,几批不同的应对人员,以及来自全球各国的不同视角。
这种风格在《流浪地球》第一部中,已经初见端倪。但读过刘慈欣科幻作品的人都知道,这其实就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风格,所以大刘的粉丝看到这种叙事镜头估计都是狂喜不已。因为以往好莱坞的科幻片,不管是早期的《星球大战》,还是后来的《星际穿越》,包括勉强被纳入科幻电影的超级英雄电影,讲来讲去其实都是“太空歌剧”。
所谓太空歌剧,就是除了故事地点发生在太空和星际,本质上还是个中世纪的故事,在异星球上用冷兵器作战,兄弟相残、王子复仇、为爱冒险等等老套的故事模板,观众们实在已经看得腻歪,审美疲劳了。
而目前真正拍出了太空史诗感,拍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也就只有《流浪地球》独一家。以前的经典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也有这种感觉,但过于晦涩,这部电影是刘慈欣的心头好,对他影响很大,他作品里的冷峻、严肃、史诗感,不排除有这部电影的影响。
所以我们中国人,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很喜欢这部电影,认为它传递了中国声音和中国价值,把我们国家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用电影给具象化了。
相反,美国一些媒体似乎不愿意买账,比如《纽约时报》的评论就说:“这部电影失去了前作的所有欢乐,取而代之的是提供了近三个小时的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未煮熟的主题和混乱的、明显的国家批准的政治潜台词。”
这评论说的简直有点气急败坏了,潜台词就是:你和我们不一样,你是个“离经叛道”的家伙。我想这是因为《流浪地球2》第一次打破了好莱坞的传统故事模式甚至是它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这点在电影中也有一个很细节的表现:
当全球的核弹无法在规定时间解锁,需要人工引爆时,就需要航天员主动站出来牺牲自己。这时候欧美的个人英雄主义发作了,一个白人举起了手,并看了看他旁边沙溢扮演的中国航天员。沙溢说了句:“你瞅啥?”正当我们以为沙溢这个老油条要选择逃避时,他却庄严地喊道:“五十岁以上的中国航天员,出列!”
据说这是整部电影最催泪的一个镜头,因为沙溢这句话喊出来,作为我们中国观众可太熟悉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价值啊!不管是在抗疫时,抗洪时,还是在地震逃生时,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呼号“党员先上”“军人先上”“男士留下,妇女、儿童先撤”……
这样有别于好莱坞传统故事的叙事模式,是值得好好探索和挖掘的。但我之所以说它成了《流浪地球2》的观影门槛,也正因为我们观众其实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接受了欧美电影的那一套传统叙事模式。当看到这样群像式的主角,编年史式的视角,跨越几十年的时间维度,覆盖全球各国的空间维度,会需要一点时间适应。
而且《流浪地球2》的这套叙事模式,显然也还在摸索中,所以会显得有些不成熟,有时也确实会给人“乱”的感觉。
比如前面三十分钟的太空电梯大战,其实是全片最高燃,也是特效最爆炸的一个环节,如果放在电影最后,会是一个很好的爆点。但因为放在了影片的一开始,观众们还没有完全沉浸入情节,就开始看到铺天盖地的无人机大战,燃是够燃,但效果远不如放在后面好。
不管如何,我可以大胆预言:《流浪地球2》都是一部会载入影史的,里程碑式的电影,而且它会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而逐渐成为中国科幻电影进军世界的一个标志性起点。
如果有一天中国电影能达到甚至超越好莱坞电影对全球市场的统治力,不要忘了那个“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的男人,以及《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所做出的开创之功。
而在中国电影还未能全面进军世界市场之前,我们唯一担心的,是中国市场能否托举起与好莱坞相媲美的科幻大片。毕竟好莱坞的观影市场是全世界,比如《阿凡达2》的制作成本可以高达4亿美元,但仍不妨碍它在全球砍下20亿票房,登上影史单片全球票房榜第四。
《流浪地球2》的成本据传在5-10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也只能是《阿凡达2》成本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实话说《阿凡达2》在特效上确实站到了目前世界电影的巅峰,《流浪地球2》的特效虽炸,也还是有差距,但《流浪地球》系列的故事却又可以甩《阿凡达》系列的故事十万八千里。
两相比较之下,似乎各有胜负,但《流浪地球2》的票房目前只有25亿人民币,和《阿凡达2》20亿美元的票房也还存在着5-6倍的差距。究其根本,还是市场大小的问题,仅靠中国本土的科幻市场,《流浪地球2》走得有些艰难,不过我还是看好它后市的表现,毕竟口碑在这里,相信后劲还是有的。
我是希望中国的科幻观影人群可以再多一些,哪怕没那么喜欢,也不妨走出自己的观影舒适区,去体验一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当然我更希望中国的科幻电影能走出中国市场,在全世界发挥着它应有的影响力。因为我们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对星空浪漫的想象,虽然近代的一百年我们走过沟沟壑壑,但我们仍然没有忘记仰望星空。
现在,中国人对星空的这份浪漫想象,是到了与全世界分享的时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