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常见。比如约人吃饭,对方问吃什么?你会说你喜欢。对方说去哪里玩,你会说只要你乐意我陪你走马路也乐意。工作上,公司安排的任务都一味的接受,公司询问意见都是挺好。你发现你是老好人一个。
其实你可以在对方问你想吃什么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想吃什么,然后对方也会满足你的要求,对方也会很有满足感。比如,对方问下班干嘛呢?你说好想和你去一下某个地方,对方同意也很愉悦。在工作中,有一次公司派的任务比较多,还是先接下来了,你也发出期望公司理解你的任务重。公司领导表示,任务多的分成也多。
这就是人际交往模式之一:舍己为人。当你发现这个模式的时候,并不会马上就会改变,因为这个模式长期以来形成了习惯。不知不觉你还会按照这个模式进行。
那怎么办?觉察,并刻意练习。大家经常阅读和参加培训,总想着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仿佛钥匙找到了锁就打开了。实际没有那么简单。有人做个一个比喻,你学会了举100斤,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但是要你很快举起200斤是不可能的。行为也像肌肉一样需要刻意练习。不练习知道了也没有用,就如一句很熟悉的话,懂得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如何练习,有人可能听说过一万小时的说法。如果练习方法不对就会练废都有可能。比如说有人天天在KTV唱歌,唱的时间也很长,甚至唱到沙哑,可就是不会听,为什么?因为这人没有学过科学发音,学过科学发音的人,虽然唱的时间比这人少,但是声音就是好听。这个就是训练过和没有训练过的区别。
又比如阅读,我们往往就是追着下去,赶紧找到我们要的结果。往往看过就忘了。为什么会这样?文字是作者推演的工具,我们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推演的,和作者一样思考他想说什么,如何说,为什么会这样说。自己是否也会这样推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当你学会这样练习,你的阅读和收获都会很大。
回到你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你就要觉察,你为什么会这样想?你自己内心的需求有没有被照顾到?每天都反省一下,这个想法和做法有没有更好的?有没有哪些原则值得遵守的?
有一种模式是:双赢模式,简单说就是双方的需求都考虑到,不是输赢博弈。提倡合作共建的方式。之前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图书馆两个读者,一个要求开窗通风,一个不想开窗通风。两个都争执不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后来图书管理员来协调知道,要求开窗的是决定室内闷,要新鲜的空气。不开窗的觉得打开窗受到干扰,无法集中阅读。图书管理员走到过道另外一扇窗打开,既满足通风有避开阅读者的干扰。问题解决了。
当大家都有这样的元认知后,相信改变也会很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