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成功者和挣扎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他们相反的工作方法:从里到外对从外到里。
从外到里的写作#
挣扎型作家倾向于:凭空想象出一个想法,稍加酝酿,便直奔键盘 —— 481 (举例)
“他一边想象一边写作,一边写作一边梦想,但是整个过程中,他就想一个快要淹死的人一样死死地庄主他最喜欢的场景不放,直到重写本搞出来另一个结局......于是乎改写第三、第四和第五稿,但程序总是一样的:他死抱住心爱的场景不放,用新的讲述方法将其纽结在一起,指望找到一个说得过去的故事。”
从里到外的写作#
成功作家倾向采用相反的程序。如果一个剧本从创意到定稿可以六个月完成,这些作家通常会花掉潜四个月在一摞摞三乘五的卡片上写作:每一幕分为一摞、一共三螺、四摞,或许更多。在这些卡片上,他们创造出故事的步骤大纲。
步骤大纲#
顾明思义,步骤大纲是指一步步讲述的故事。
作家采用单局或复句,简单明了地描述出每一个场景发生来什么,如何构建和转折。例如:“他进屋意味能看见她在家,但却发现来她的字条,说她已经永远离开。”
每一张卡片的背面,作家标明,在故事的设计中他认为这一场景对什么步骤有用——至少暂时他这样认为。那些场景设置激励事件?哪个是激励事件?幕高潮?幕中高潮?二幕?三幕?
之所以这么做,仅仅为一个重要原因:他想要毁掉自己的作品。品味和经验告诉他,他写出的所有东西,百分之九十只能算是平庸,尽管他不乏天才。在对质量对耐心追求中,他必须创造出比他所能使用的多得多的素材,然后毁掉。
他可能会以十几种方法素描出一个场景,却最终把关于这个场景的想法抛到大纲之外。
一个对自己才华充满自信的作家知道,他的创造力是没有极限的。所以他会毁弃一切他认为不够理想的东西,去追求一个完美无暇的故事。
但这一程序并不是说作者没有在填写稿纸。各种研究和想象塞满来一个档案柜,而故事则严格按照步骤大纲逐渐形成。
几周或几月过去,作者终于发现来他的故事高潮。故事高潮在手,他于是根据需要从尾到头地改写。现在他去找朋友,开始侃他的故事。
他可以亲眼看着故事在别人眼里发生。所以他一边侃,一边研究对方的反应。朋友是否被我的激励事件勾住?是否在欠身倾听?或者是否在看向别处?故事高潮时,是否得到来我想要的强烈反应?
俺步骤大纲侃出来的任何故事,讲给一个聪慧敏感的人听时,必须能够吸引注意力,使他保持兴趣打十分钟,并打动他,使他获得一种有意义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报答他的专注。
无论类型如何,如果一个故事连十分钟的吸引力都没有,它又怎么能吸引观众达110分钟呢?
处理台本#
为了对不住大纲进行处理,作者将每一个场景从一两个句子扩展为一个段落、现在时的一个时刻接着一个时刻的描写: —— 486(举例)
在处理本中,作者应指明人物在谈什么,但绝不要写出对白。相反,他要创造出潜文本。
我们可能会以为我们知道我们的人物的真实情感,但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直到我们把它写下来。 —— 486(举例)
在处理台本阶段,我们会不可避免发现,我们以为在步骤大纲中能以某种方式行之有效的东西现在却需要改变。研究和想象从未停止,所以人物及其世界仍然在成长和发展,引导我们对任意数目的场景进行修改。我们不会改变故事的总体设计,因为我们每次找别人侃的时候,它都行之有效,但是在那一结构之内,场景也许需要删减增加或重新排序,直到每一个时刻都能生动地活起来。
荧幕剧本#
现在要将处理台本的描写转换成荧幕描写并加上对白。此时写出的对白肯定是我们所能写出的最好对白。任务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说话。
在初稿阶段,仍然需要进行变化和修改。
在最后定稿之前,也许还要进行几次润色。
你必须增强你的判断力和趣味,一种对自己的败笔的鉴别力,然后鼓起不懈的勇气来根除弱点,并把它们变成优点。
如果跳过这个阶段,写出的第一稿不是一个剧本,而是一个冒牌的处理台本。
明智的作家会尽量推迟对白的写作,因为未成熟的对白写作会窒息创造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