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李笑来 整理:圆惠
2013年的时候我出了《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是我的第一本书,后来我终于获得财富自由。实际上这不是我第一次创作了,写文章是很早就开始了,大学的时候还写过小说,只不过那个时候,是在纸上写的,写完之后无处发表,于是陆续丢失在风雨之中,早就消失不见了。那时候我学别人写短篇小说在同学中传阅,动不动还能赚到一些眼泪。
其实许多年前真的没有想过自己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书居然是知识类的,尽然是一本英语词汇书,人生充满了惊喜。意外有很多种,其中一切好的意外都是惊喜。这本书现在正在销售,卖了两辈子,估计下辈子还能卖。最近我正在重新组织人手对这本书做一些修订,除了纸质版之外,再做个语音授课版。时代不同了,对于作者来说纸质版的收益可能远远小于制作一个语音授课版在网上获得的收益。
你想啊,这本书现在的价格已经涨了一些,可当年刚出版时才卖29元一本。11%的版税这差不多是国内非虚构类的书籍作者可以拿到的最高的比例了。也就是说税前大约三元人民币,一年下来销售量到是不少,于是个人所得税差不多顶到头,所以每本书带给我的税后大约收入是1.8元人民币。如果我现在讲课,一天讲一节课,共讲21节课,21天讲完,每天收一元钱,学生支付得更少,我拿到的更多,其实多好几倍呢,分帐、纳税完成之后怎么说也多个5、6倍呢,而且数量长期积累下来可能怎样都比纸质版的印刷发行大很多呢。
那是一本词汇书,其中95%的内容都是词汇列表,词条、音标、释意、列句,以及一些补充说明,其实只有5%的内容是我创作的文章,包括序言、前言、使用说明。许多年后我经常跟朋友说,其实这本厚厚的书里面真正销售的内容只有前面的20来页,至于后面的词表其实最终是大部分人根本看不完的内容。对那些最终背不完任何一本词汇书的人来讲,给他12700条词汇或者给他2100都是一样的,反正他从来没有完全背完过。
而许多年之后,我经常提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收益,但实际上很少有机会去想这本书为什么可以卖很多年依然势头不减,后来依然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象一个影印机,一直帮我印钞,及至许多年后我为它专门杜撰了一个词,叫“税后收入”,就是税收之后、睡觉之后还能产生的收入。事实上在写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我使用的一些技能、运用的一些观念,以及实用的操作方法,后面的十多年里我一直都在使用。
第一个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差异化的本质。首先最重要的是我真的拿出来一个特立独行且正确的内容。偶尔我提到这个事儿的时候,听到的人常常破不及待地在脑子里总结一下说:那是你差异化做得很好。但是我自己本人并不喜欢差异化这个词。因为差异化这个词本身并不准确。大多数的时候,你跟别人不一样并没有什么用。大家都是一只手五个手指头,你呢,六根,这是所谓的伸手不见五指。可是这有用吗?我觉得没有啥用。大家都是两个眼睛一样大小,很对称,结果你左眼大,右眼小,跟别人也有差异,可是这差异有用吗?这差异不但没用,还有劣势。
所以只有差异是没有意义的,要有意义的差异。什么样的差异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差异有很大意义?特立独行且正确这是个很好的方法论。特立独行是一种差异,而且差异越大越好的同时,还要正确,必须正确,不正确的特立独行只有副作用。
当时市场上所有的人都在宣称说考TOEFL至少要一万二的词汇量,只有我一个人在市场上告诉大家你要搞定2100个单词就足够了。差异要大到这个程度才行,人家说要背一万二千词汇量,我说不用,不用,不用,只要背一万一千个就可以了。这其实是很有吸引力的是吧?这也做不到大的提高效率,换言之这一点差异实现不了最大的效果,所以尽然要找到正确的差异,那差异一定是越大越好,大到令人震惊的地步才好,从一万二到二千一,就是这种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巨大的差异正是这本书至今仍在畅销的根本原因。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经验,也是最重要的经验: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那个正确且巨大的差异。首先要正确,其次要巨大,缺一不可。
这很难,真的很难很难。大多数人搞着搞着就心有余力不足,于是就走上另外一条路,要么模仿,要么跟风,甚至抄袭,而我的建议是再难都要想办法,如果实在想不出办法,那就只能说明你不是这块料,干别的去吧。
虽然再难,为什么也要想办法呢?首先做到正确,其次有巨大的差异,但是最终那很难很难的差异,其实也不是那么大,不过因为那一点难度的差异很可能会带来后来收益上的天壤之别。
李笑来谈这些年我的创作经验我做了一个不是特别粗糙的曲线,有三个围度,分别是时间、收益、难度,这个蓝色的线代表时间收益曲线,红色的线也代表时间收益的曲线。大家看这个蓝色的时间收益曲线比这个红色的收益曲线收益只差那么一点点,难度上其实相差没那么大,当然难度会很大很大,你很难做到差那么一点点,但是那一点点并不是很大的难度差异,虽然很难做到,但是一旦做到了收益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为了追求那正确且巨大的差异,最初的时候呢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乃至于收益可能是副数,可是一旦让它开始发挥作用,收益就是巨大的。随着时间推移,若是在这个追求面前退却,选择另外一条路模仿、跟风甚至抄袭,早期的时候可能看起来会不错,因为很容易就有收益,但那收益一定不会暴发,很快就会衰落。
大概在出版了那本TOEFL核心词汇书的7年之后,我又出了另外一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你仔细看看那本书的主旨就知道了,那是我花了很长很长很长时间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巨大而又正确的差异。什么差异呢?别人都说要管理时间,我就告诉你说其实你根本无法管理时间,因为时间根本就不会听从你的命令,所以你只能管理你自己。这逻辑简单、清晰而又严密。别人都知道你说要做个完人,做一个苦行僧,我告诉你说,别怕,谁不完美,只要有耐心就好。耐心才是解除一切的万能钥匙。
但最终《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比以前时间管理书籍更好一点点的书,那完全是一本颠覆所有时间管理理论的书,动摇甚至颠覆了的是那些时间管理书的根基,这本书迄今为止又卖了一辈子,之后还在继续卖。
希望刚才的分享让你明白差异化的本质与核心,不是巨大且正确的差异化是没有意义的,无论多累多费心都要去找那个巨大且正确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价值才是巨大的。哪怕早期为它付出一些成本,而找不到它你干脆就别干了,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路可以走。我不知道还有哪条路可以走,但是跟风、模仿甚至抄袭能够获得的都是蝇头小利。因为现在的人们可承受了,五十岁也可以成功,再一使劲可以活几个岳飞的岁数了,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正确的本质。很多人在起步的时候都是不费劲的,我也一样,我们害怕自己不够优秀,我们害怕自己不够正确,我们害怕自己不被认同,我们害怕自己震不住别人,于是人生当中的绝大多数一不小心就会掉入第二个坑。当然第一个坑是什么?第一个坑是乱插一话。第二个坑是什么呢?是装。模仿、跟风、抄袭就是创作者的一个大坑。掉进这个坑里的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平庸,而掉进第二个大坑里的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装就是悲剧的开始。谁不喜欢自己被喜欢,被羡慕,被崇拜,被捧着,被追着呢?我想每一个人天生都是喜欢这些的吧。不过呢要看你是否真的值得被如此对待。如果是真的,那很好,如果是装出来的,那早晚会露馅吧。
你可能听过这个原理,若是一开始撒谎,那么接下来,你一定因为不得不为了圆谎而不断地去撒谎。不仅要不断地撒谎,为了圆谎,你只能撒更大的谎。为了不断地圆谎,你只能撒越来越大的谎。
这里所谓更大的就是我刚才说的成本,也就是说那些装的人从来不知道自己面临的成本究竟是什么样的。甚至没成本,殊不知是利滚利更大的成本,不仅如此,通常是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一定变成惩罚的成本。
最初的时候我也认为公开创作是一定不能出错的,经常给自己搞得压力很大。后来想明白了一个基本的道理,总算是解脱了。我想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是这样的。后来我不是跑到新东方当老师,老师是这样一份工作。你不是想当老师吗?我不要求你什么都会,也不要求你永远不出错,我只要求你站在台上讲两个半小时,在这期间最好不要出错。而且你要注意自己的措词。你想啊,你是人,能不出错吗?所以可以以此类通啊,在写文章的时候,我并不要求你什么都会,你永远不出错,我只要求你,你写了三千字,在三千字这个篇幅内最好不要出错。你要写书,我不要求你什么都会,我不要求你永远不会出错,只要求你一件事情,你写了十几万字,那在十几万字的篇幅之内不要出错。
所以我就想明白了,这并不是最终表现的事,这是最终做功课的事,做好你的作业,做好你的功课,这是很朴素、很严肃的事。是每个人一生不断做的事情。你提前要做很多的功课,能多提前就多提前,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绝对不能偷懒,只要你敢偷懒,那懒字一定跟着你,早晚有一天从你这里偷走一百倍以上的东西,不信你走着瞧。
你提前做了很多很多功课,那你就不出错了吗?我提前了很久很久,那我就不出错了吗?肯定不是呀。我不知道出过多少错呢。在课堂上把单词念错过,把翻译甚至讲反过,在文章里有错别字,在出版社的书籍里甚至有图示错误,讲起来全都是段子。
当年我那个英语书刚出版的时候,出版社寄来样书,我这个还不是笑话。毕竟是第一本自己正式出版的书,然后翻过来一看,封底的顶部有一行英文字,一读居然是拼音,这可是英语词汇书,怎么可以用拼音,好丢人。一看印数有一万多册,那不是丢了一万次脸,刚想拿起电话骂出版社,可是又想起出版社确实给我看过封面、封底的设计,是我当时自己完全没有看出来,只能撞墙了。
我真的不知道这是不是基因决定的,从小我就是这样的,你说我也不笨,但从来考试没有得过双百,要么数学99分,要么语文99分。不知道为什么我是经常出错的人,我很有力的提前做了很多功课,依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过了28岁,我终于接受了自己的现状,我想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吧?那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能改多少就改多少。
话说回来我想通,这个世界只在某个区间不出错这个道理后,一下子就觉得超级解脱。更重要的是这个解脱来自另外一个方面,提前很久做很多功课的事,一下子从负担成为了生活的必须,再也不觉得这事有多累了,甚至觉得这个事有意思了。因为它使得人生充满了希望。
这可能就是很久以来我的读者都觉得我心态好的根本原因吧。其实读者当中也有骂我的,我也不当回事。有黑我的,我就认真反省,看是不是哪里真的做错了,我从来不删除任何留言,即便是微信公众帐号精选留言的功能,我也不一定把那些表达负面意见的人藏起来,我觉得“不装”这两个字给我带来了一生的解脱。
所以正确并不难,提前很久,做很多功课就好了。并且这世界要求你在某一个区间最好不要出错。最好的意思是说,令人欢心鼓舞的是,即便你出了错默默地改掉就好了,不过呢,好象很多人的世界都不是如此,我一直很相信,你是怎样的人就活在怎样的世界里。你想想这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第三个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为读者写作。这句话听起来象是废话,可实际上我是非常非常认真的。我真的发现大多数作者其实是为他自己写作的,而不是为读者写作的。
大多数作者不过是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拿出来而以,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读者。即便他们在关心读者的时候,也是关心读者是否认同我。如果读者不认同我,瞬间就变成去你妈的。
2013年我和两个朋友做了一个网站knewone.com,那是一个让用户分享自己买过好东西的网站,其中运用了一个这么小的基理。第一步让用户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放上来。第二步让其他用户对别人发出来的东西点赞,点赞数量最多的排序靠前。第三步由编辑推荐,有很多人觉得好的东西其实并不觉得真好,可能因为有更好的东西,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所以安排一个品位很好的人偶尔向编辑推荐,可能效果更好。
第一步用户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推上来,于是不好的东西就筛选出去了。第二步其实是第二层的筛选。好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这是重要的一个认知。很多作者最缺的就是这个东西,以为自己喜欢的就是所有人喜欢的。第三步有编辑推荐,有品味的人再做一道筛选,这是又一次的筛选,这是必须的,完全没有是不对的。
这么处理过后,人们访问knewone.com这个网站时,在首页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想买。那感觉实在是太好了,那些东西都太好了,感觉上太好了,所有人都很喜欢。
其实这个基理在此之前,我用了许多许多年,当时我不删除任何留言,无论那留言是感到多么的厌烦,有骂我的,有黑我的,有威胁我的,我都不删除,为什么?因为理由非常非常简单。因为我要想尽办法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我自己的世界,也不是我一厢情愿的世界。这个道理一说出来,谁都能理解吧。只不过很少有人认真对待自己理解过的观念吧。正如“复利”这个概念,利滚利,复利。我们小时候就学过,绝大多数人从此一生坚决不用。
你看,最终拿出来让大家觉得好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你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如果一个东西觉得是好东西,大家不一定觉得好,然后你又确信它不只是你觉得好,它是真正地好,那么你就有这样一个认为。你要想尽一切办法清楚地证明给大家看,这个东西真的很好,真的对大家有用。想办法清楚地证明,你要做到的不是吗。
所以我在写作课里经常跟学生们讲,大多数人误以为写作是一种表达,总是说自己的表达能力差。还有一些人不觉得自己表达能力差,但是他们用很强的表达能力去表现。这又错了。实际上写作是一种沟通,双向沟通,真心为读者写作,真心为受众创作不是很难的,难就难的是其实它真的是一种情怀,不是受功利驱动的情怀,那真的是一种情怀。
在这一点上我想我是真的占了便宜的,在最初公开创作的时候,我们真心不是以赚钱为目标的。当年在新东方的时候,出书,其他老师很不理解,都问我,出书赚钱吗?我说,不知道啊,这是第一本,我怎么知道能卖多少。他们等到我的词汇书大卖之后才确定这是赚钱的事,才去写各种英语辅导书。我压根就没有想过靠这个赚钱,却竟然因此而获得财富自由的第一步。
当年在网上开写作课也不是图赚钱,是图好玩,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一些东西扔到网上马上有人看,马上有人给你反馈,刺激你很多思考,足不出户就可以有人沟通,简直是宅男最爱啊。至于赚钱,我们都是在其他领域里赚钱的。
由于之前有那么久的一个时段,写字完全与功利不相干的,乃至后来彻底财富自由,依然在写,更与功利无关了,我想这是我的幸运。我很少完全强烈劝其他创作者完全脱离功利,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咱不应该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过真心为读者写作,真心为受众创作,应该是很对的一种策略,这跟之前说“不装”一样,是既朴素又重要的建议。
其实我个人并不严格要求自己这三千字的质量,尽量不凑字数,凑字数这种偷懒的方式实在是太低极了,我很早就找到了偷懒的最佳方式。差不多从2005年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日写三千字。这乍一听起来很吓人,开始做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事就跟绑着沙袋跑步一样,只不过是一种锻炼的方式而以。偷懒的最佳策略就是不偷懒。
我每天并不限制自己三千字的写作范围,写什么都行,哪怕是胡思乱想的东西也可以记录下来,只不过不一定要发表。发表的东西最好还是象样一点为妙。不过另外一件事我是严格要求的。既然决定了,就绝对不能妥协。
白天不小心连看了三个片子,那晚上就算是熬夜也要写完三千字睡觉。好朋友打麻将我一定要去。注意,是好朋友。因为我觉得跟好朋友共度时光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打麻将,半夜打回来,哪怕是整理麻将桌上的段子也要写足三千字再睡觉。
你想啊,每天写三千字,这事真的很厉害,有很大很大很大的意义,因为写出来的是思想,不思考就没得写,所以每天的三千字等于是给自己定了每天都思考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的量,乃至于才有可写的三千字。为了那三千字,要多看书,多思考,多观察,要多交流,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才有那三千字出来。虽然如此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但终归要做很多很多事情。
那你想这锻炼的不是手,不是书法,不是键盘指法,锻炼的明显是大脑。如果你有一点的健身经历你就会知道,只要稳定地去上健身房两个月以上,你自己会惊讶的,那变化究竟有多大。现在你是否可以想象,李笑来持续锻炼自己的大脑已经三辈子了,不能跟别人比吧,现在的李笑来和二十多年前的李笑来相比,大脑变化那得多大啊,二十年啊。
听过我之前讲座的人都知道李笑来有一个习惯,就是一旦我决定做什么事情,那我就会花很多时间琢磨做那事情的重大意义,如果是意义重大就苦哈哈地坚持了,就变成了非做不可的事情。那就变成了谁也拦不住我,我就要去做的事情。这明显是一种想办法比别人更长寿的途径啊!每天写三千字等于长寿。你看,我们衡量路程的时候,距离其实也可以用时间的是吧?比如从我住的地方到办公室有三十几公里,也可以是堵车情况下的两个小时。你觉得哪个度量衡对你更有意义呢?我觉得用时间衡量距离更有意义。时间才是距离更本质的度量衡。
衡量一个人的寿命当然是用时间,大多数人也是这样习惯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衡量一个人的寿命其实可以用距离作为度量衡的,反正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走,有人在原地踏步,但终究还是有人在不停地往前走。那么最终你想想看,实际上走得最远的人是不是会长寿呢?我觉得是的。所以每天写三千字,所以每天写三千字,我就觉得每天往前走了很多很多步,真不感觉自己走出去很远很远很远。二十多年了,那距离已经无法想象,真心觉得自己已经很长寿很长寿了,虽然今年按时间这个度量衡来看我只有45岁,所以你看想法不同带来的行为就不同,生命的意义因此产生非常大的不同,所以谁也拦不住我天天写。
最后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道比术重要一万倍。道与术是不同的,道比术要重要一万倍。我当过许多年的写作老师,最近在大学我也时不时开写作课,收费也不贵,800元四节课,学生有多少我都不关心,照着我的思路去讲。在写作课上,我真的不关心自己讲得是不是对的,是不是好的,我确定我讲的东西跟大多数人讲得不一样,但我也确定知道那恰好是巨大且正确的差异。你认为写作是表达,我告诉你写作是沟通,不是单项表达而是双向沟通。你认为你没有东西写,我告诉你,你其实是你读书读少了。你认为读者不理解你,我会告诉你说,那其实是你不理解读者。不一样的地方多的去了。
可我为什么在这方面如此的执拗呢。因为多年的经验和观察告诉我,在创作这件事上,道就是比术更重要,道比术重要一万倍也不过分。所以许多年来,我在讲写作课的时候是绝对懒得讲修辞的。为什么?修辞只不过是术而以。你的思想若是真的重要,一点修辞都不用,大白话写出来依然是很震撼的。因为那思想就是那么的重要,所以只要说出来就是掷地有声的。
我也懒得讲精彩开头的十种方法,那也是术的东西。用大白话开始直接写干货可行是吧。你可以有一百条理由反驳我,可就是说不动我。在这里你仔细听清楚,因为那些被术蒙住了眼睛,不理解道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道的重要性的人其实根本不值得教。他们反正啥也学不会,啥也学不精,啥也学不好。迎合他们只能使自己变傻,那不是开玩笑,真的会变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很严肃的说教。
而重要的道常常是相通的,只不过是大多数人是看不到而以。你看特立独行且正确这个原则是大道至简的东西。然后它可以用到很多很多的地方。写文章、写书是这样,甚至炒股票也是这样。你在看看活在未来这个观念,也是大道至简的东西,是道不是术。所以我们研究原创,而另外一些人专门研究写稿。所以同样性格,同样追求的人,即便天天去炒股票也是一样的,因为他们肯定天天研究的是K线,因为智商和学识不可能了解随机漫步理论。即便那个理论是那么的简单。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最终我是把很多最朴素的道理运用到自己到生活中的一切之中,而不是学归学,做归做,想归想,说归说而以。知道必须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这就是道。知道概念很重要,知道方法论很重要,知道培养自己的能力很重要,这些都是道。具体来看,法制体系当中的宪法就是道。而如何具体理解其他法律条目而如何规避风险,都只不过是术而以。
我并不是说术不重要,我是说只看到术的重要性的人,只关注术的习得和应用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人,注定相对来看是那种一辈子捡小便宜吃大亏的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群,甚至象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一样,在他们各自的眼中对于干货的理解都有天壤之别。大多数人属于只看重术的人,只有少数人更看重道。又因为道这个东西有时候看起来相对虚,于是即便是在看中道的人群当中还有一大部分误入其途,当然在看中术的人群当中误入其途的比例更大。所以最终这当中得道者了了,就是指这样一个现象。
大道至简,是个简单的观念,不要以为大道至简,实际上越简单的东西越应该花时间去研究。这不是原话,这是我的复述,在创作这件事上,我从来都很认同郑渊杰先生的一个看法,郑渊杰先生说,写字这事儿,靠的是开眼、开脑,而不仅仅是动手。也就是说你要睁大眼睛看,也就是动脑筋思考,不是抄,也不是胡说八道。这话貌似谁都听得懂,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在学习写作技巧的路上,或者学了很多技巧但没有脑子,所以人就乱了。
另外一个大道至简的观念就更重要了,叫功夫在行外。我觉得我能不停地写,是因为我什么都学,我什么都肯学,什么都敢学,哪怕不好也敢用,接受自己可能犯错的事实,坚决不装,然后平静地在生活当中纠正,不断前行。心理学的书我不停地看,经济学的书我不停地看,编程的书我也看,编剧的书我也看,音乐史的书我也看,反正我不觉得有什么边界,反正也没有人要求我一定要成为专家,但我就是想知道更多,我就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
再反过来讲这可能也是被写作倒逼一种行为模式,不然怎么可能有东西写嘛。所以我相信功夫在行外,但反过头来行外一定对写作有巨大的帮助。
今天晚上跟大家分享得就这么多了。我讲了这么几件事情:1、差异化的本质,有意义的差异应该是正确且巨大的。2、正确的本质。你自己正确是没有用的,要特立独行而正确。3、你需要有一个观念,就是你需要为读者写作,而不是为你自己写。4、每天三千字的意义,是让自己更长寿。5、是最重要的,我想告诉大家道比术重要一万倍。以后你要更为关注道而不是关注术,否则你只能成为小夹子。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感谢大家的参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