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点也不简单,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人们“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承担着各种责任,停下来找个时间梳理一下时,发现自己正在扮演着7个角色:成长者、伴侣、母亲、女儿、家庭管理者、员工以及公民。每个角色都占用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一天只有24小时,如果24小时都被这些角色占满,哪里有落幕的时间用来为自己休息充电呢?
农夫们都知道,土地是需要休息的,因此他们轮流种植农作物,并系统地留一部分土地休耕,让土地适时得到休息。休耕是工作循环中的一部分,它并不脱离系统之外。
这让我意识到,人生也要卸下装扮,放下帷幕,每个人都需要一段休耕时间。放下的是剧情,是在剧情里交织的复杂情绪。
情绪是什么?
情绪就像放屁。无论是响屁还是闷屁,它都来有影,去有踪。无论是否能闻到,它都实实在在的融入我们时刻呼吸的空气中,不会消失。只有放屁的人自己才能觉察,这个屁来自于自己,如果假装不知道,周围的人也无可奈何。
情绪是无形,无色,无味,但强有力的能量。只要人和人在一起,情绪就会传递,像放屁一样疏泄得自然流畅,无法阻挡。
充满正向能量的人,走到哪里都获得正向的反馈,充满负能量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自然收到了是负面反馈。
这个简单的解释也许可以另你回忆起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状态:也许你与对方并没有太多沟通交流,但是却发现自己和平时不一样的状态,比如紧张,焦虑,兴奋等等,这个状态就是不同能量在同一个场合里流动的结果,情绪就是这样存在的。
了解了情绪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是为了先拿起来再放下。
既然知道了情绪是存在的,那么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心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
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于大脑的思维,思维和痛苦的联动模式是这样的。
A是引发情绪的事件
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件的诠释
C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
通常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就会找A的茬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
举个例子: A是我每晚睡觉前要确保儿子也上床了,这是第一步,做完这步我才可以准备开始入睡。如果他很晚上床,并且不能很快入睡,那么也会导致我晚睡。
B我的信念是:做妈妈的只有付出,付出大于收获,将和孩子的情感流动这样美好的事用付出和回报来衡量。所以我对这的这件事的诠释是,由于儿子不肯早睡,导致我不得不晚睡。
C是只要睡觉时间太晚,就会引发我的无限焦虑甚至抱怨。于是我对晚睡觉这件事非常的在意,同时内心觉得由于带孩子的辛苦,导致我睡眠严重不足,于是自然而然的会责怪孩子,并且处处实施控制,但总也没有效果。
我们每天费力的这样和A交涉,忙着处理、缓解、阻止、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但是A和C变化无常,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用有限的生命对付A和C实在是浪费。
这种思维方式在生活中常常出现,当你想改变的事情不如所愿的时候,是调整思路,调转枪头,还是任由自己在情绪的漩涡里打转?
我们不知道,只有B才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并且引发C的并不是A,而是B。
找到了关键的B,那么就来好好说一下,信念又是什么,从哪里来?一个人的信念决定了他活在世上的幸福程度,其中既有天生的部分,也有后天养育的部分,我们这里重点解释后天养育的部分。
信念决定了性格,而什么决定了信念呢?是出生开始零到六岁被养育的方式。养育者对待婴儿的模式也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内化在婴儿内心。
得到了充分满足,自由生长的孩子,他的内心住进了一个好的客体,以后他与外界的关系会自然发展成正向的关系。简单地说,他会觉得这个世界对他是接纳的,友好的,包容的,于是随着他的长大,他的性格是温和的,不偏执的,是包容的,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
反之,婴儿没有被很好的得到及时回应,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那么他的内心形成的是一段不好的关系。他的不被接纳,恐惧,害怕将一直延续,成为他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模式,同时因为他的内心没有被及时滋养长大,于是没有界限,只能看到自己,无法做到对他人的包容。
每个人在婴儿时期的养育模式都不同,内心发展的角度、程度都不同,再加上先天的作用,所以性格千差万别,没有相同的。即使是世界上最像的双胞胎,父母的也能准确的分辨出他们,就是由于性格的差异。
有一点专门要指出的是,人皆如此,内心都存在没有长大的自己和成年的自己,这是事物的阴阳两面,所以没有必要追踪自己的童年被如何对待过,重要的是成年的我们可以自主的选择改变自己的信念,不再受别人影响。
当负面的信念在发挥作用时,是性念当中灰暗的那一面掌控了自己。婴儿时期留在内心的痛苦,匮乏,无助,恐惧会充斥着你,这时你习惯性的找A的茬儿,其实是你被负面信念控制了。
其实,应该说引发C的不是A,是B,可你为什么不信呢?因为B所带给你的痛苦的感受,是的的确确存在的,是真实的。为了迎合内心的B,你找的这个A,大多是主观的臆想而已,并不客观,所以,找A的茬儿时,你既没解决C,还会收到A的负面反馈,因为A觉得你误解了他。
为了解决B,我们应该为自己树立几个原则,放在显眼的位置,当负面情绪掌控了我们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警醒我们。
原则一:感受确实痛苦,但是源头来自于头脑的剧情,剧情是情绪,并不真实。
原则二:沟通时,用“因为×××××事,让我感到××××××”的句式,客观形容自己的感受,以得到对方的充分理解,同时避免责怪的臆想。
原则三,分清自己和对方处于何种关系,确定自己目前的人生角色,分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履行。做到独立自主,自己幸福自己把握,不要有托付给他人的妄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