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苦难中开灿烂的花(初稿)

在苦难中开灿烂的花(初稿)

作者: 紫气东升 | 来源:发表于2023-06-15 15:50 被阅读0次

——叶嘉莹《说杜甫诗》

叶嘉莹先生的《说杜甫诗》不但是一部独树一帜的杜甫诗传,同时也是一部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传。在这本讲稿中,作者结合诗人杜甫各个时期典型代表作,串联起了杜甫艰辛的一生、悲悯骄傲的一生。

书中运动大量典故,向我们娓娓道来,如诗般的语言,让我们充满想象,似乎穿越到一千多年的那个战火纷飞的长安古道,那一叶横亘在浔阳江畔的孤独、寂寞的身影。

因为《说杜甫》,让我感觉离诗人更近,也终于知道诗圣的由来,也突然明白他的诗为什么可以称以为“史诗”。他的一生颠沛流离,饥寒交泊,却永远跟国家的命运牵在一起。

叶嘉莹是我的偶像。这么多年来读了很多人赏析古诗的文章,最欣赏的就是叶嘉莹先生。她一生的经历也是让人感佩不已。最难做到的一点就是她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仍寸心如水,再苦难中开出灿烂的花,并用整个生命去传承和传播她所钟爱的古典诗词。诗词几乎成了她的信仰,是她生命的支撑。她曾挥笔写下“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诗句。

人到中年,我也对杜甫有了更深的体验。人生的苦难,虽然我们不能和杜甫相比,但是那种艰难的人生道路,其实也是有很多相同之处。

鲁迅说,没有痛苦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们没有经历过人种种人生磨难的人,也很难读懂杜甫的艰辛。

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在诗歌技巧和儒家情感上都达到了集大成者。屈原虽然伟大,他的诗他的离骚虽然很精彩,但是他未免比较消极悲观。而杜甫无论在时代如何战乱不息,极度贫困动荡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放弃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片忠厚赤诚和努力。

经历战争灾难是叶佳莹和杜甫他们共同的特点,但是最大的特色是他们都继承了同样的儒家理想。这是一种诗教。中国伟大的诗歌传统就是由此而来,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叶嘉莹成为当代中国诗歌写作和教学的集大成者。

一流的诗人是用他的生命来写诗的,一生行进皆是诗,这说的就是诗人,不仅仅是在理性上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志意,而是用生命来实践的。叶嘉莹先生也是这样,他选择用诗歌来报国。他确实做到了,用他的诗词教学影响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使中国儒家生生不息的感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永不停歇的在国人身上一代代传下去。

提起唐诗,我们极难绕过雄霸于中国诗歌文坛“榜首”千年的李白杜甫老哥俩。他俩诗风鲜明,各有特色。而被后人奉为“诗圣”的杜甫素以其诗歌内容的博大精深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闻名于中国古代文坛。

不同于李白豪放不羁,天马行空的创作特点,杜甫的作品更多了几分现实主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有一定空想性,但我们不难看出杜甫心系百姓的本心。事实上,他的作品也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他的理想和牵挂。盛唐时,看破了歌舞升平的表象,他说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的牵挂。其实杜甫清晰地知道自己理想的不现实性,但他依然要“行歌”去说天下之不敢说,鸣天下之大不平:面对上层阶级的极端享乐主义,他毫不迟疑动笔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一记警钟,重重敲在统治者心头:动乱中,他看到民间强制征兵,骨肉分离的惨象,如泣如诉地写下“三吏三别”,面对战争的残酷,他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见风雨狂暴,便泣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以说,作为社会的脊梁,杜甫真正走出了文人的高台,他将眼光深入民间,并得以远看未来!安史之乱后,大部分文人走上了落寞的道路,杜甫也不例外-四处漂泊,生活拮据。然而不同于其他人只一味着眼于个人的心理落差,逃避现实,杜甫更加坚定了对现实的“动刀”,这也终于成就了他“诗史”的编纂。

杜甫的作品有着不可忽视的真实性,闪烁着博爱和智慧的光辉。同时,他沉郁顿挫的时歌风格也是后人难以超越的。杜甫的作品大多情感深沉苍凉,境界开阔壮大;“顿挫则指的是语言刚健,音调慷锵,章法多变。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民生疾苦还是自己的穷闲潦倒,感情都是深沉活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着的感情力量,每每喷薄而出,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便把这喷薄的悲怆抑制住,使它变得缓慢,低沉。杜甫自己也总结过,他在创作中坚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精心锤炼,呕心沥血,终于成就了不朽的诗圣,不朽的诗史!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 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相关文章

  • 有时我会在想什么是青春?

    青春是花的一生中开的最灿烂的时候

  • 在苦难中灿烂——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文/木棉之秋 对每一届的学生,我都积极地向他们推荐《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因为,在我看来,它就是年青人的一盏指路明灯...

  • 苦难中开出的花才更灿烂——致简爱

    看这本书原意是想看一下这本被捧上神坛的三姐妹到底有多厉害,毕竟多年前我见识过《呼啸山庄》里的厉害之处,所以《简爱》...

  • 2018-08-03

    微凉中 我生命之花灿烂的时候 在现实的世界里你也有 于心的世界中我回望你 惟尝到人生的苦难在那里 要把她看作是人们...

  • 《生命的需要》

    生命需要传承的是希望, 而不是苦难。 在苦难的土壤, 生长的是坚韧的枝, 开的是希望的花, 结的该是奋斗的果。 —...

  • 苦难中开出的花

    一 昨天下午,住在同个小区的朋友过来家里坐坐。我放下手头的事情,跟她聊起了天,这...

  • 花叶滇苦菜花

    开时 太阳花也开了 在楼下的花园里 同一个花盆中 它们开的都那么灿烂 像一对 站在花园里中 正用手机自拍的 异姓亲姊妹

  • 苦难的价值 在苦难中成长

    要不还是回去吧!干嘛这么累啊,这句话每次在我最失落无助的时候经常在脑海中浮现。 我知道这是我想退缩了,从2018年...

  • 【每日一图】时间再短,也要争奇斗艳

    2017年摄于北京:北京的春天很短,但是花却开的灿烂。

  • 拦路

    不经意间, 被一朵花拦住了去路。 留步,留步, 近来饥渴常住,消魂日暮。 园中的花依然开的灿烂, 爱花的人时时浇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苦难中开灿烂的花(初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sl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