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译题
原文:泫然而流涕曰。
翻译:痛苦(伤心)地流泪哭泣说。
这是2023年甲卷的古文翻译,我解释说,“流涕”是流泪哭泣的意思,“涕”在古文中是流泪的意思,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鼻涕。
那同学们猜一下,前面的“泫”什么意思?后面流泪哭泣,“然”是什么什么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没人说出,我补充说。肯定是伤心或者难过的样子啊,因为后面都哭,前面肯定是形容他哭的状态。
一学生说,老师“答案上没有翻译那个字”,瞬间,我无语。
因为她自己买了一本高考真题练习来做,对着那个答案,看到和我讲的不一样,这样说。
还有7天就要高考,我也懒得说那么多了。我想,怎么会有这么死脑筋的人呢?高考真题答案有很多种。只会对着答案,不会思考的人成绩会好到哪里呢?
二、
第二天,又讲2023年全国乙卷卷子,上面一道题,“下面四个选项能的用法和原文一样的是()”,只有他做错,还要讲。
我说这种题还要讲?他马上回“那就一道都不要讲了”。要把你噎死。
其实,那道题我已经讲多遍,其他认真听课的同学已经会,估计是他自己要么上课在干别的,要么睡觉,要么写其他科作业……
现在他一个人不会,还很理直气壮。而我要花时间再讲一遍,不但全班其他同学时间被耽误,我的时间也被耽误。
如果不是因为他一个人,我还可以讲其他更重要的题目,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许这样会更加公平。
但是这样的人,从来不会为别人考虑,只管自己,感觉有时候很自私。可能还是跟人的智商情商有关吧。
这个学生之前我复印资料多一点,就一直在反驳我,而他好像是全班唯一一个自己去买语文高考复习资料的人。这样的钱舍得花,复印点资料就觉得花钱了。
几乎不会考虑是自己的问题,只是觉得别人的问题。
有些题即使你看了答案,好像自己会了,懂了,一看答案就懂,自己一做就不会。
举例:就像刚才他要我讲的那道“能”的用法的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6278740/5bbb3e6a630b324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78740/a2b12d6350cabd03.jpg)
成绩好点的,能力强的,看着答案可能会了。可是对于那些能力差、不会思考的同学来说,答案看似合情合理,好像自己懂了,会了,可是就是做错。
就像做的一些数学题一样,自己去看那个答案好像懂了,可是自己去做,就是不会。因为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思路不清晰,凭感觉而已。
我讲的方法:“耳机一戴,谁也不爱”这句中的谁是指任何人。
A选项:谁主沉浮,肯定特指谋一人。
B选项:谁指任何人
C选项:谁指的是具体的他
D选项:谁是最可爱的人,那就是指的那些可爱的人
只有B选项指的任何人和题干的任何人都一样。
小结:找每个选项这个词附近的主体,和这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