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今年的疫情,在家停留的时间比往年长。这也是20岁以后第一次在家里呆超过2个月之久。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大家都在家里呆着。我正常开工后,就开始远程办公,这样的时候。有一份工作填充时间,反而是一件相对幸运的事。相比起在家无所事是。我更喜欢有工作规律的生活。自然,这种体验也破灭了很多人,异地办公的想法。 很多事情,的确没有想像中那般美好。
因为个人一些事情,与我哥的关系一直不好。我自认为问心无愧。他做了一些违背良知的事情。导致我正常情况下都会避开他。但同在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总会听到他与我母亲的争吵。问题大多是:母亲忧虑他已经三十有三。还不为自己未来关键。吃的多,吃完了就是玩游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我除了吃饭时会出来和大家碰个面。正常时间都在自己房间里,饭间讨论疫情自然也成了一项不可少的日常。哪个国家新增了多少感染人数。镇上有多少新鲜事情发,形势哪里好一些,哪里坏一些了。我从不参与到其中去和大家讨论。感觉无聊也没有什么意义。 但听得多了,发现一点话题之外的事情。
多数时候都是我爸说俩句,这时候我妈或者我哥会插几句。我留意到我哥回答时,总是语气很冲动。给我留下印象的一件事是:家里有一个姨今年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前俩年表弟刚娶的媳妇。小孩几个月快满一年的样子。家里这时候没人做饭。母亲有空会过去帮忙。聊起这个问题,我哥回道:为什么那女生不做?凭什么不做?声音很大,语气态度有种不容质疑。在这里自然不是讨论女生该不该做饭的事情。只是平时聊天很简单的一件小事。我惊讶于他为什么会这样回复。我们没有经历那些,自然是一件幸运的事。但是我想如果经历,不一定会比别人家处理得更好。但闲聊之间,却是这样一种愤慨的态度。让我不禁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家里一直不和谐我是知道的。可能大部分家庭不和谐才是常态吧。我为了让母亲过年少说几句。家里常规的花销,电费,生活费。不管母亲要不要,都会直接转给她。所以无论我在家怎么样。母亲对我的态度总是十分温和的。偶尔也会有矛盾。但是总不会闹大。有时她会找个椅子到我身边来坐下,我会和她好好聊聊。多数时间我在工作,她也不会打扰。总归是相对平和,但是人的空闲时间多了,就需要找点事情做。母亲除了三餐做饭。其他的时间和其他人一样,不是睡觉,就是家里到处晃悠。
哥在另一个房间里的生活就是玩游戏,父亲一直看短视频,母亲做什么我没太关注。我想这与其说是当下特殊时候的生活常态,除开过年时本身应该有的活动。也算是一家人日常的生活形态了。但这是我已经步入三十,全家人争吵了十多年,父母年龄一年年变大,倍感孤独,心无余力后。才缓慢变成这样的。想想不禁有些可悲。
早些年的时候,自然是对父母有怨言的。即使是现在,大家其实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多少。但是生活总得继续。我发现,一直以过去为借口,来给当下并不好的生活找一个理由,最终产生的问题,是连当下的生活也过不好。这样恶性循环,便会一直吵下去。没有谁喜欢易怒,情绪不稳定的人。即使是亲人,耐心也是有限的。母亲对我哥便是这种态度。最后大家养成的习惯是:他看到母亲也会不耐烦,感觉她干预太多。母亲看到他自然也不开心。即使不会每次都说。但背后的埋怨肯定也不少。
我在25岁后,开始调整自己对家庭的态度。我发现,不能靠太近。因为我的父母并不是有原则的父母。是那种,看到别人家和谐会反问我:你看别人家小孩很活跃,为什么你们平时和我相处,没话说。多年的思考,以及自我反省,让我能很轻易表达我的想法。但是每当这个时候。不能说我没有怨气。我也能看懂母亲背后想表达的意思。她想要我们像别人一样家庭和谐。但是却忽略为人父母,大家都需要对一个和谐家庭进行经营。她会问我:为什么你不像别人家小孩把钱给父母存着。我心里很无奈,我只是太了解他们了。钱给了他们,他们如果不上班,或者有其他地方需要用钱,就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就直接用了。最后如果我需要用钱了。最多给我回一句。我是你父母,我不能花你的钱吗?很多事情,我能一眼看到结果。但他们喜欢试探。而我不喜欢这种虚情假意,即使他们是我父母。
以前说话直白,就会伤了父母的心。现在不说了。每当父母这样问的时候,我就说直接说,我有我的计划,便不再多说。这种反应,与平时缓和的处理。给大家留了一个余地。减少了直接的冲突。无论大家在不在一块。都能相对平和的相处。但是我哥不在意。或者他对自己的未来也不在意了。他像一个20岁的年轻人一样,有一份工作也不踏实,总想挣更多。这块便是像极我父亲。下班了就是打游戏,人生的乐趣是吃好吃的。
所以慢慢的,在父母眼中,他就变成了一个好吃懒做的人。我们过往交集,他在我眼中,是一个言而无信,又做事极端的人。我在外面见识的人也不少。但这种性格的,是真的不多。我这些年,读了很多书,反思自我的性格,处境很多。心里非常明白:这个社会内的每一个个体,至少在和平时候。大家都希望结识兴趣相投,且个格活泼的人。起码是能带给个人成长的人。但家里人不会这样想,大家更喜欢以关系来约束人。以关系限定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的关系。而不是大家合不合得来的事实。相处得不好,大家并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的交流。反而等待下次自然的忘记,或者假装不记得,只能通过种方式维系一段关系。
我想我哥或许心里也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大家年龄大了,既有的性格,以及自身的表达能力,都限制了他去表现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以前大家可以坐下来聊天,后来发生的事情多了。我认定他不值得深交后。就不再主动。而他本身不是一个主动的人。所以我们就算是彻底断了联系。
我想我心里这些年,也有很多戾气。不是大家所谓的起床气,而是某一些时间段里,想起以前的事,当下的现状,会有无可莫状的情绪在内心缓缓升起,使内心焦虑不安。但我也习惯了这些情绪。所以默认有时候情绪不佳,便去找朋友聊聊天,打打游戏。适当的放松俩天。外表平静无奇,内心也会慢慢趋于平静。有一些交心的朋友,生活中本身也没有太多烦心事。慢慢更显得无欲无求了。
这些年改变了习惯,慢慢读一些哲学书,集中精力学编程,所以便没有太多心思,去想自己到抵是不是一个平和的人。但我很清楚,如果遇到不平之事,或许内心也会暴戾。但慢慢的,缓和家人的气氛,哪怕知道不会太亲近,也没有那么焦虑了。心思放在经营自己想要的未来,生活就显得有些希望,人也乐观很多。回想起来,年轻的时候,在处境绝望的时候。也从未想过去害谁,骗谁。或许这是为什么,始终能慢慢走出来,没有变成一个坏的人。自私的本性谁都有,区别是表现程度多少。我一直认为这个社会很公平,付出多少,可能并不一定会获得直接的价值回报,但从其他地方,思想,感知上,总会获得一些反馈。但越是封闭自己,越是放任自我。感觉他人不理解自己。活在自己的生活圈中。便越是孤独,无助。但越是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放弃多少,从其他层面获得多少,总会令生活有些不一样。
有时候感觉未来很难过,明天不知道在哪,也会羡慕别人的生活。但谁的生活也不是一天就变成这样子的。绝望的生活就像一个泥潭,很多人,总想有个人拉自己一把。然后改变自己,生活就变成美好。我想,如果自己不打破内心的一切。固执己见,而又暴戾,只会让身边的人越来越远离自己。只是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大部分人习惯见到身边的人的困境,慢慢也习惯自己的困境,就走不出来了。
还是挺庆幸自己能有个方向去努力,庆幸自己能主动去思考问题,看一些书去提升自己。生活或许并不会像我设想的那样去想,但是本身当下拥有的,其实已经比我以前想的多得多。所以大部分时候,我都挺满足。
脑海里,一直记得几个片断。十一点多走在路上的时候,有路过的正好下班的年轻人。还有从奥森回去的路上,那名不知名的马拉松长跑运动员跑完后,自己一个人背包回家的背影。
只愿每个认真生活的人,生活都如你们想像的那般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