𠤎

作者: 方清阳 | 来源:发表于2021-09-18 21:19 被阅读0次

    𠤎字,读hua,不要看成七,也不要当成匕。
    𠤎,是个被遗忘了的字形,其意义,是“变化”。
    《说文》𠤎:“变也,从到人”。
    𠤎,就是变化之意,与人有联系。
    “到人”是什么人?是“倒人”吗?
    不是。
    到,《说文》:“至也”。
    看来“到”,就会理解为“到达”,就是“至”。
    这样理解,就被带偏了。
    因为至字,本义不是到达,而“编织”。
    至字的意义,在《仓颉篇》也是遗脱了。许慎作《说文》是,给出的意义是猜测的,而且猜错了。
    至,《说文》:“鳥飛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
    可怜的许叔重,把“不”与“至”两字,都赋予了飞鸟之象,而且都错了。

    至,是“编织”之意,从一从倒交。
    交,交结、编织。
    一,象横杆,起始点。
    至,是古代纺织,丝线叠堆而上的样子。

    室,从至,是私密纺织的地方,是女人活动的场所。
    后来,引申为居室。
    家室指妻子。

    屋,是在外、公共纺织的地方。
    因为“尸”的意义是“陈”,展示暴露之意。

    这些字,与许慎想要的“飞鸟”实在无法建立联系。
    两个的至,即臸,读jin或zhi,一般也解释为“到也”。
    其实是细致的纺织之意,有一点点推进之意。
    晋字从之。

    晋,《说文》:“進也。日出萬物進。从日从臸。《易》曰:明出地上,㬜。卽刀切〖注〗臣鉉等案:臸,到也。會意。”
    怎么理解晋字呢?会意啊。
    太阳,日,一点点向上升起,象织布一样推进,即“进也”。
    晋升,就是一点点提高的。

    至,解释为“到”,后人只看到“达到”之意,而不知道这个“达到”之意,是纺织结束了,用“刀”割开“至”这种织品之象。
    在𠤎字的释义里,“到”是不是这个意义呢?
    正是。
    “到人”,就是“至人”。
    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扎成的假人”。
    古人为什么扎假人?
    回答是:看守谷物。
    谷物成熟之时,如果不看护,会被飞鸟吃光。收割回来的,只有瘪的谷穗了。
    一开始,人们应该是以真人来看守。后来发现,飞鸟看到人影就飞走了。
    于是发明了假人,立在田里,飞鸟也不敢靠近。
    这样的假人,就是“𠤎”。
    现在种谷物的人,还会在地里竖起很多假人,这个行为沿袭到今。

    故𠤎,有“人”形。
    文字上,也有“人”形,不过方向做了调整。
    𠤎,“变也”的释义,源于此。
    化字,从𠤎,释义为“教行也”,是推行这种方法之意,引申为“教化”。
    但后人还是贪方便,把“教化”的行为,直接说成了“𠤎”。
    于是,𠤎字逐渐被遗忘了,只保留了化字。
    而“变𠤎”,就成了“变化”。
    正规的道家为何不用“变化”?
    因为“化”,不能真“𠤎”,只是照葫画瓢,不真也。
    化形而仙,不能只“化”,而应该真“𠤎”。
    变𠤎,是真“变化”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by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