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偶得(7)我看刘震云

读书偶得(7)我看刘震云

作者: 54898_大漠孤鸿 | 来源:发表于2022-10-30 13:15 被阅读0次

题外话:国庆长假之后,武汉的疫情似乎一日比一日严重。我曾经的汉阳也全部封控,我曾经的同事们依然和当年一样,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战斗着,连家都不能回。今天是计划封控的最后一天,只是看今天的疫情通报,昨天的汉阳又出现了十来例确诊,封控估计还得继续。也是昨天,我正在黄陂啦里啦谷游玩时,在市里抓坏人岗位上的军校同学阿亮给我来电话,也是说好长时间都不知道还有周末这一说,一直没有闲着,羡慕我还能游山玩水。目前的这波疫情,似乎除了新洲和我们黄陂还是一片净土外,其他城区几乎全军覆没,其中以城里为重灾区,长假之初,还敢去市里走走转转;现在,抬轿子请我,也是懒得去了。只要一去,回来的行程码就有显示,对不起:隔离!虽然没被隔离过,但想像得到被隔离的滋味。

市里,是不能去了;黄陂,还勉强可以转转。也只是偶尔,不敢走远,怕一旦小区有万一,到时候有家难回,正好可以静下来看一下书了。

这些天,主要看的是刘震云的小说和电影,应该说,刘震云是一个比较高产的作家,有些作品也曾在国内外获过奖,有些小说还被改编为电影,其中最著名的电影莫过于当年冯裤子所拍的《手机》。

《塔铺》,这好像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主要是写当年第一次高考时的故事,我怀疑是他的自传,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他那个年代,但通过他小说的介绍,多少可以了解到当年那代人高考的状况。

《一地鸡毛》,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小林在单位和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从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里,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内链变更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人们内心和外在的变化。只是电影与小说相去甚远,似乎全是新编。

《我叫刘跃进》,这部小说有些无厘头,通过主人翁刘跃进丢包找包的经历,演绎出一幅幅真实而又恐怖的社会画卷,有些小幽默。电影拍得还算不错。

《一句顶一万句》,有人称这部小说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在我看来,有些言过其实。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相去甚远。只是从头到尾,那个所谓的“一句顶一万句”到底是个啥,我不清楚。只是小说居然还得了茅盾文学奖,我觉得不值。改编后的电影,也是与原著相去甚远。

《官人》,把官场的尔虞我诈写得淋漓尽致,看得人有些恐怖,好在老邓这些年比较幸运,无论在哪个单位,都是非常和谐团结,我要是不幸在小说里的那样的官场,肯定不可能有我的现在了。

《一日三秋》,这是他所有小说里写武汉最多的一部,有些亲切。只是小说写得有些诡异,全书看完,只记得“奈何?奈何”、“咋办?咋办?”两句。

《我不是潘金莲》,小说主人翁李雪莲聪明反被聪明误,原本的假离婚,竞被那个叫丈夫的男人假戏真做,还被骂成潘金莲,于是走上了上访之路,成了当地有名的上访户。李雪莲20多年来一直告状又没有结果的遭际,既是她个人命运的一个悲剧,也是以这种鸡蛋碰石头的方式对基层社会生态现状做一个测试。李雪莲的“我不是潘金莲”,是一句澄清是非的自我告白,其实也是一声无奈又愤懑的呼喊,它所引发的人们的警醒与省思,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新兵连》,应该说在刘震云所有小说里面,这部小说是我最感亲切的一部,也看到了当年的我,只是他的第一顿饭比我吃得好。我的第一顿饭是带有香菜的面条,第一次吃香菜,实在受不了那种味道,差不多全吐了;而他到部队的第一顿饭居然是吃羊排,比我幸运多了。小说有结局有些悲哀,老兵李上进因为没能入党,居然拿枪打伤指导员,最后被定性为叛逃,遭到全体新兵的批判。

大漠孤鸿2022.10.30午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偶得(7)我看刘震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dh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