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以可诉,述予文字。[EP122]
当代社会中,特别是以90后、00后这一波后起之秀的新生力量为代表,“大格局”似乎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管做什么,似乎把“格局”这个标签赋予自己,就能证明自己已经越来越切近了精英圈子……
格局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可以简单理解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所以,在谈格局之前,其实是要从认知来着眼和入手的。
只不过,大多数人对认知这件事,都是基于自主视角去赋予自己的。而实际上,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应该由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来评价的。可能他们说的比较片面和单一,但至少能说明你在他们面前所呈现的就是他们说反馈给你的。
| “格局是委屈撑大的”
很多“过来”人都会说,“格局是委屈撑大的”。
其实,想说的就是当你内心觉得极度委屈,甚至自己反复问自己很多遍“为什么”都无法自我说服的时候,从成长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因为你的认知碰到了壁垒。你在已经形成的自洽逻辑中,已经无法解释你的经历和遭遇。
如果你可以抱着学习和接纳的态度,试图拓展你的认知角度和层级,自然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也会随之扩大,成就大格局的这样一种向好走势。
| 自主拓宽认知
而除了被动在“委屈”中学会扩展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之外,其实也可以做一些自主拓展认知的训练,从“主动出击”的角度来拓展自己的认知,在自主驱动力下尽可能做格局提升。
● 多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很多理解不了的事情是因为不知道。书里记载的知识可以穿梭时间和空间,成为拓展认知的最佳养分之选。
● 回归自我。“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这里的回归自我并不是指自我放纵,而是以最严厉和夸张的负向视角去自我审视。如果挨说了,那么这个人这么说,除了他激动的情绪背后导致了言语和评价的夸张之外,自己潜在的性格里是不是真的在与ta相处的过程中有这种倾向?如果没有的话,那么自己在对别人的评价中,是不是也经常性的自以为是地坐着绝对的评价,而可能你只看到了一点,对方可能完全不是这样。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不能把严以待人的方向转回自我要求?
● 多做批判。“批判性思维趋向理性判断”,多做批判性思考,特别是将自我行为作为辩证思考的主体,会对自我共情能力的提升、情绪稳定程度的培养、认知壁垒的打破以及格局提升都不乏是一个可以一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欢迎探讨~)
网友评论